·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如何让宝贝吃到更好的母乳?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8-16 21:44:51 | www.chinesejk.com

  方案一:掌握好3大饮食原则

  1.清淡少油

  产后的最初几天,新妈咪胃肠功能尚弱,不可吃太油腻的食物。有些心急的新妈咪分娩不久就进食老母鸡、蹄髈等“下奶”食物,这样会影响胃肠功能恢复,浓稠的乳汁也不容易使宝贝消化。哺乳妈咪的饮食应该清淡适宜,少油腻,葱姜、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应少于平常用量。为保证泌乳所需,应增加餐次,每日进餐5-6次为宜。

  2.多进汤水

  母乳主要成分为水,多喝汤水十分重要,每天至少要摄入2000-3000毫升的水分,开水、豆浆、牛奶、煲汤等都有帮助。然而,摄取过多水分,也会增加妈咪的身体负荷,干稀比例需适宜,不可矫枉过正。

  3.搭配均衡

  ●荤素搭配 粗细均有:除了合理选择下奶食物外,不可过于偏食,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每天都要吃。

  ●经常吃些粗杂粮:既可以改善产后便秘,又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

  ●保证奶类及其制品: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防止产后缺钙。

  ●动物内脏不可少:这类食物含有丰富铁质,可以预防产后贫血。

  ●食物烹调方式选择煮、炖、蒸为佳,既促进泌乳又易于消化。

  妈咪注意啦!

  1.不必太忌口。老一辈总是教导新手妈咪,月子里不能吃生冷食物,连水果也不行。其实,乳妈咪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乳汁营养均衡。除了影响乳汁分泌的食品应避免外,其他食物也可以想吃就吃,只要适量。水果里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除产后3-4天里不要吃特别寒性的水果,如梨、西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每天吃2-3个水果。当然,冷饭、凉菜、冰镇饮料等应忌食。

  2.不要急于喝大量汤水。产后最初几天内,让宝贝早吸吮最为重要,应待乳腺管全部畅通后,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汤,如鲫鱼豆腐汤、黄鳝汤等。如果乳腺管尚未通畅,就分泌大量乳汁,容易引起乳汁积聚而发生乳腺炎。

  3.不能只喝汤。有的妈咪担心身体发胖,于是光喝汤,而汤里的肉一概不吃。其实,汤水的营养远远不及煲汤的原料。妈咪们也不希望自己宝贝喝的是像水一样稀稀的母乳吧?

  你知道吗?哪些食物促进奶水分泌

  肉食类:鱼、鲜虾、猪脚、猪尾、鹅掌、凤爪、鸡肉

  蔬菜类:茭白、莴笋、莲藕、白菜、海带、丝瓜、香菇、豆腐、黄豆、黄花菜

  其他类:酒酿、花生、芝麻、木瓜、燕窝、豆浆、牛奶

  Tips:

  妈咪应忌食的回奶食物,如大麦茶、麦芽糖、麦片、韭菜等。但一般来讲,回奶食物要大量进食,才会出现回奶效果,因此妈咪不必太小心翼翼。

  方案二:缺乳时明辨2大原因

  1.气血虚弱

  妈咪特点:乳房柔软、无胀感、乳汁清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饮食较少、易出虚汗。

  经典药膳:黄芪炖鸡汤

  制作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大枣10个,母鸡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

  制作方法:黄芪、枸杞、姜片放滤袋内;母鸡洗净,汆烫、冲凉、切块,与大枣一起放锅内;锅里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增乳小秘密:

  黄芪补气健脾、益肺止汗;枸杞补肾益精、养血滋阴;大枣补益脾胃;母鸡性味甘温,能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适合哪些新妈咪?

  用于治疗产后虚损所致的缺乳,又可补虚固表,治疗产后虚汗症。提醒一点,黄芪炖鸡汤不可产后马上食用,而应在产后5-7天后开始。

  2.肝郁气滞

  妈咪特点:乳房胀痛、胸胁胀闷,多伴有情绪抑郁。

  经典药膳:猪蹄通草豆腐汤

  制作原料:猪蹄1个,豆腐60克,通草6克,黄酒少量,葱白2根,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蹄洗净切成小块,与葱白、豆腐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半小时,再倒入少量黄酒和食盐即可食用。

  增乳小秘密:

  蹄是民间效验的下奶之品,其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虚弱、填肾精、健腰膝的作用;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可解肝郁化火之热。通草清热、利湿、下乳。

  适合哪些新妈咪?

  此药膳有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的功效。

  乳房胀痛处理TIPS:

  1.乳房胀痛而乳汁不下时,必须保持乳腺管通畅,否则容易引起乳腺炎。

  2.同时应坚持哺乳,可热敷乳房,并顺乳腺管方向按摩。

  3.如果宝贝吸吮力较小,需用吸奶器及时排空乳房。

  4.如果摸到奶块,除采取上述方法外,蒲公英捣烂,敷于肿处。

  5.自行处理无效或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编辑:小小)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