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别嘌呤醇所致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55:12 | www.chinesejk.com

别嘌呤醇所致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33卷 论著

作者:陈磊潘 萌郑捷

单位:陈磊潘(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萌郑捷(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别嘌呤醇;药疹;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来,病房收治的35例别嘌呤醇药疹进行分析。结果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皮损类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与疾病的预后组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别嘌呤醇所致的药疹,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皮疹类型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Allopurinol-Induced Drug Eruption and Renal Function

CHEN Lei, PAN Meng, ZHENG Ji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allopurinol-induced drug eruption and renal function.Methods Thirty-fiv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llopurinol-induced drug eruption in our ward during past ten years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tent of damage to renal function and the severity of drug eruption,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rash(P<0.05) .The damage to renal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P< 0.01).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amage to renal fun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ypes of rashes and the prognosis in allopurinol-induced drug eruption.

  【 Key words】 Allopurinol Drug eruptions Prognosis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增高,由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也相应增多。别嘌呤醇药疹的病情重、潜伏期长、易复发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已有报道。我们发现,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除具有上述特点外,其预后与肾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患者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63.9岁。潜伏期1~90d不等,平均29.6d。

  (二)皮损类型:多形红斑型16例(45.7%),麻疹样发疹型6例(17.1%),红皮病型或剥脱性皮炎型6例(17.1%),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5例(14.3%),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2例(5.8%)。

  (三)病情分类:根据药疹类型和脏器损害情况分为轻型:体温<39℃,皮损为麻疹样发疹型和一般多形红斑型药疹,肝、肾功能正常,其他生命体征稳定,共21例,占60%。重型:体温39℃,皮损为Stevens-Johnson、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肝、肾功能异常,共14例,占40%。

  (四)肾功能状况判断:轻度肾功能损害:肾功能处于正常期[血尿素氮<6.5mmol/L,血肌酐(Cr)<115μmol/L]或不全代偿期(血尿素氮6.5~9mmol/L,Cr<178μmol/L),及24h内生肌酐清除率>50mL/min。正常期为11例,占31.4%;不全代偿期10例,占28.6%,共21例。重度肾功能损害:肾功能处于氮质血症期(血尿素氮>9mmol/L,Cr>178μmol/L)或尿毒症期(血尿素氮>20mmol/L,Cr>445μmol/L),氮质血症期为6例,占17.1%;尿毒症期为8例,占22.9%,共14例。

  (五)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35例药疹,潜伏期平均为29.6d,病程最长达300d;在21例肾功能损害轻的患者中,病情轻的为13例(61.9%),重的为8例(38.1%),其中死亡2例(9.5%),治愈19例(90.5%);在14例肾功能损害重的患者中,病情轻的3例(21.3%),重的11例(78.7%),其中死亡7例(50%),治愈7例(50%)。

  (一)病情轻重与肾功能的关系:在16例病情轻的患者中,肾功能损害轻的和肾功能损害重的分别为13例和3例;而在19例病情重的患者中,分别为8例和11例,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二)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肾功能损害轻组的死亡和痊愈例数分别为2例和9例,而在肾功能损害重组中分别为7例和7例,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三)皮损类型与肾功能的关系:多形红斑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麻疹样发疹型和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在肾功能损害轻组和肾功能损害重组分别为12、4、1、4、0例和4、2、5、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论

  别嘌呤醇系次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阻止次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使尿酸合成减少,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痛风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因此,该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延长,易造成蓄积,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潜伏期比一般的药疹长,治疗时间长,易出现病情反复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2]

  临床上我们发现重型皮疹尤其是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和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其肾功能损害重、预后差,死亡率高。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病情重、皮疹属重型的,同时伴肾功能差的患者,其预后差、死亡率高,其中尤以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和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的药疹更为凶险。

  治疗上,除及时停药外,应及早使用足量的皮质类固醇。药理学研究表明,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化嘌呤醇的肾脏廓清率与肌酐的廓清率成正比;血浆氧化嘌呤醇半衰期的长短与肾脏肌酐的廓清率成反比[3]。由于该药疹患者的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药物的代谢产物排泄比正常者慢。因而,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和改善肾功能,提高肌酐的排泄率就显得格外重要。临床上可采用口服“包醛氧化淀粉”及“大黄片”以减少肠道非蛋白氮的吸收,加强其肠道排出,从而降低血中尿素氮;同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并大量饮水加强药物的排泄。我们认为具有肾功能不全同时伴有重型皮疹(如渗出性多型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型)的别嘌呤醇药疹患者,其预后差、死亡率高。为此,建议医生在给“痛风”患者服“别嘌呤醇”之前应详细了解肾功能情况。治疗上,建议待病情得到控制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考虑皮质类固醇减量;同时采用保护肾功能措施,碱化尿液,大量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侠生,朱月明,孙清娟.别嘌呤醇药疹26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21:301-303.

  2,Singer JZ, Wallace SL. The 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Unnecessar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thritis Rheum, 1986,29:82- 87.

  3,Hande KR, Noone RM, Stone WJ.Severe allopurinol toxicity. Description and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Am J Med,1984,76:47- 56.

收稿日期:1999-07-14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