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麻风流行趋势及特征分析
盐城市麻风流行趋势及特征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0期第33卷 论著
作者:薛益虎 沈进进 王景权
单位:薛益虎 沈进进(江苏省盐城市皮肤病防治所 224002);王景权(东台市皮肤病防治院)
关键词:麻风病患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盐城市1949~1999年麻风流行程度及态势。方法对盐城市累计登记的8997例麻风患者发现情况和防治动态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病率、发病率、发现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流行呈撃细弑钡停鞫喽贁的分布特征。至1999年底,近5年平均患病率为0.05/万,发现率、发病率均为0.08/10万。结论经过50年的综合防治,盐城市麻风流行已得到遏制。今后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发现工作效能等。
Epidemic Trend of Lepros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Yancheng City
XUE Yihu SHEN Jinjin WANG Jingquan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of Yancheng City, Yancheng 224002)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leprosy epidemic level and its trends in Yancheng during 1949- 1999. Methods Materials of 8 997 cases detected and leprosy control in Yancheng C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detection
rates of each county and city showed the trends which first rose then declined.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showed a characteristic of“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 more in the west and less in the east ” .At the end of 1999,the mean prevalence of late 5 years was 0.5/100 000 with both detection and incidence rates of 0.08/100 000. Conclusion The leprosy endemicity has been controlled through 50 year control. It illustrates that in the futare the leprosy control must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carry out classified guidance and improve the case- finding efficacy.
【 Key words】 Leprosy Prevalence Incidence Epidemiologic factors
江苏省盐城市地处苏北中部的黄海之滨,面积14983km2,人口789万。盐城市曾是江苏省境内麻风流行较重的地区之一,全市各县(市、区)均有麻风流行,经过50年综合防治,麻风病的流行程度已很低。分析盐城市麻风流行趋势及分布特征,对今后制定和改进麻风防治对策和措施有重要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来源于盐城市所辖各县(市、区)历年记录的8997例麻风患者基本登记表(卡),留存病历及
相关的统计报表。
二、方法
通过查阅以往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原始病历,结合历年麻风统计图表,分别取得麻风
流行趋势及患者分布等方面指标,加以整理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一)性别与职业:8997例登记患者中,男6771例,女2226例,男女性别比为3.04∶1。农民8246例(91.65%),工人295例(3.28%),学生266例(2.96%),其他190例(2.11%)。
(二)型别:未定类(I)21例,结核样型(TT)5845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1205例,中间界线类(BB)208例,界线类偏瘤型(BL)382例,瘤型(LL)1336例。多菌(MB)型1926例,少菌(PB)型7071例,MB型比为21.41%(1926/8997),从1975年后呈逐年段上升趋势。
(三)发病年龄及少年儿童发病率:发病年龄4~81岁。平均发病年龄自1960年后呈持续上升趋势。0~14岁少年儿童发病率占发病总数的17.79%(1601/8997),平均发病构成比以1955~1959年段为最高,达22.75%,以后逐年段下降,近5年无少年儿童病例。
(四)病期:麻风病期1~808个月。病期≤2年者3400例(37.79%),>2年者5597例(62.21%)。平均病期最高年段是1970~1974年,达136.72个月,以后逐年下降。
(五)传染源:明确家内接触1132例,家外2008例,不明5857例,分别占12.58%、22.32%,65.10%。家内接触传染比最高年段是1965~1969年,为16.75%,之后逐年段降低,从1990年段后又呈上升趋势。
(六)发现方式:主动发现4687例(52.10%),被动发现4310例(47.90%),1975年后被动发现率逐年段上升。
表1 江苏省盐城市8997例新发麻风患者各年段流行病学相关因素构成比
年段 | 发现方式[例数(%)] | 多菌型
[例数(%)] |
家庭内传染
[例数(%)] |
病期[例数(%)] | 平均病期
(月) |
Ⅱ级以上畸残
比[例数(%)] |
||
主动发现 | 被动发现 | ≤2年 | >2年 | |||||
1949年前 | 123(56.16) | 96(43.84) | 81(36.99) | 27(12.33) | 41(18.72) | 178(81.28) | 64.14 | 174(79.45) |
1950~ | 115(51.57) | 108(48.43) | 80(35.87) | 25(11.21) | 102(45.74) | 121(54.26) | 54.18 | 157(70.40) |
1955~ | 447(31.55) | 1035(68.45) | 409(27.05) | 93(6.15) | 560(37.04) | 952(62.96) | 107.91 | 798(52.78) |
1960~ | 356(30.35) | 817(69.65) | 227(19.35) | 126(10.74) | 545(46.46) | 628(53.54) | 79.13 | 579(49.36) |
1965~ | 1696(65.76) | 883(34.24) | 510(19.78) | 432(16.75) | 745(28.89) | 1834(71.11) | 117.49 | 1396(54.13) |
1970~ | 1526(68.31) | 708(31.69) | 241(10.79) | 298(12.94) | 705(21.56) | 1529(68.44) | 136.72 | 1191(53.31) |
1975~ | 246(48.24) | 264(51.76) | 130(25.49) | 67(13.14) | 299(58.63) | 211(41.37) | 66.45 | 212(41.57) |
1980~ | 92(37.25) | 155(62.75) | 96(38.87) | 27(10.93) | 165(66.80) | 82(33.20) | 34.22 | 96(38.87) |
1985~ | 35(21.60) | 127(78.40) | 76(46.91) | 17(10.49) | 118(72.84) | 44(27.16) | 22.58 | 51(31.48) |
1990~ | 16(15.24) | 89(84.76) | 54(51.43) | 20(19.05) | 92(87.62) | 13(12.38) | 15.93 | 28(26.67) |
1995~1999 | 5(15.15) | 28(84.85) | 21(63.64) | 9(27.27) | 28(84.85) | 5(15.15) | 14.76 | 8(24.24) |
表2 盐城市各年段麻风流行趋势动态变化
年段 | 总人口
(×10万) |
发现例数 | 发现率
(1/10万) |
发病例数 | 发病率
(1/10万) |
0~14岁
发病例数 |
构成比(%) | 平均发
病年龄 |
现症例数 | 患病率
(1/10万) |
1949年前 | 不详 | 219 | - | 1783 | - | 368 | 20.64 | 27.59 | 165 | - |
1950~ | 188.05 | 223 | 1.19 | 1332 | 7.08 | 155 | 13.89 | 22.93 | 1538 | 0.82 |
1955~ | 222.52 | 1512 | 6.79 | 1780 | 8.00 | 405 | 22.75 | 21.91 | 6282 | 2.82 |
1960~ | 241.43 | 1173 | 4.86 | 1379 | 5.71 | 311 | 22.55 | 25.04 | 12389 | 5.13 |
1965~ | 276.97 | 2579 | 9.31 | 1073 | 3.87 | 165 | 15.38 | 25.62 | 23312 | 8.42 |
1970~ | 318.30 | 2234 | 7.02 | 864 | 2.71 | 125 | 14.47 | 26.44 | 26512 | 8.33 |
1975~ | 335.74 | 510 | 1.52 | 340 | 1.01 | 27 | 7.94 | 30.48 | 14403 | 4.29 |
1980~ | 350.82 | 247 | 0.70 | 199 | 0.57 | 9 | 4.52 | 36.51 | 4214 | 1.20 |
1985~ | 369.61 | 162 | 0.44 | 122 | 0.33 | 2 | 1.64 | 37.64 | 1363 | 0.37 |
1990~ | 390.61 | 105 | 0.27 | 94 | 0.24 | 4 | 4.26 | 42.57 | 451 | 0.12 |
1995~1999 | 394.24 | 33 | 0.08 | 31 | 0.08 | 0 | 0.00 | 43.35 | 187 | 0.05 |
二、流行分布
8997例麻风患者分布在9个县(市、区)的205个乡(镇),占98.09%(205/209)。南部东台患病率最高,为17.34/万,患者数也最多,为2776例(30.85%);西部建湖16.18/万、1478例(16.43%),盐都14.63/万、1963例(21.82%),均属麻风高流行区。大丰7.94/万、628例(6.98%),阜宁7.42/万、907例(10.08%),滨海2.93/万、464例(5.16%),东部射阳4.94/万,621例(6.90%),均属中流行区;城区和北部响水均较低,分别为0.30/万、0.96/万,患者最少,各80例(0.89%),属低流行区。呈现一种“南高北低,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
三、防治动态
至1999年底累计登记8997例患者,累计治愈7239例,累计复发206例,复愈166例,现症死亡1070例,现症外迁35例,其他减少10例。1999年底尚有现症患者26例(PB6例,MB20例),患病率为0.03/万。近5年平均患病率、发病率分别为0.05/万、0.08/10万。
四、流行动态
(一)患病率:1965年前以年份计,患病率逐年递增,1973年达峰值8.86/万,以后逐年下降。1975~1979年段后的平均患病率较前每年段分别减少48.50%、72.03%、69.17%、67.57%、58.33%。近5年下降至0.05/万。
(二)发病率:1950~1974年平均发病率为7.08/10万,1955~1959年升至峰值8.00/10万。1960年后呈逐年段递减,下降率分别为28.63%、32.22%、29.97%、62.73%、43.56%、42.11%、27.27%、66.67%,近5年下降至0.08/10万。
(三)发现率:1975年前以年份计,发现率动态曲线呈锯齿状,有3个高峰,分别为1956、1965和1972年,1965年峰值30.68/10万。1965~1969年段平均发现率最高,达9.31/10万,以后呈持续下降趋势,与上年段比较,分别为24.6%、78.35%、53.95%、37.14%、38.64%、70.37%,近5年下降至0.08/10万。讨论
盐城市1949~1999年的麻风患病率、发现率、发病率3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呈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65~1969年平均患病率达最高值为8.42/万。1955~1959年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0/10万,平均发现率也交错呈现两个高峰,最高峰值为9.31/10万,说明麻风流行程度较重。由于防治工作的开展,大量发现PB病例,Ⅱ级以上畸残比也升高至54.13%。随着综合防治工作的深入,发现率逐年下降。近5年平均发现率、发病率皆同步降至0.08/10万,儿童发病近5年为零,患病率为0.05/万,已低于“基本消灭”(患病率≤0.01/‰,近5年平均发病率≤0.5/10万)指标,表明疫情得到控制。有学者[1]认为当麻风流行程度下降时,出现麻风发病年龄的增大,MB型比升高,可以把平均发病年龄、少儿发病构成比和MB型比作为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考核的参考指标。资料分析结果已支持这种观点,佐证了麻风流行下降的结论。
东台居南,镶嵌于泰州,建湖、盐都位西,连接于扬州,扬州、泰州两市皆是江苏境内麻风高流行区,患者活动范围的延伸,形成地域流行分布特点。患者的地域分布呈集簇状,与有关文献[2]报道一致。盐城南部是盐碱地,水网密布,西部是里下河,沟河纵横,渔民、垦民较多,喜欢村落群居,居民生活条件较差,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是构成患者多的主要原因。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提示今后防治工作要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MB型比和家内接触传染比的升高,结合人群分布特点,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是青壮年男性、流行区的流动对象,他们活动空间大,接触传染机率高,尤其是多菌患者家庭内人员更不容忽视。
在50年中,有52.10%的患者是以主动发现方式被确诊登记,但在近4个年段内,随着麻风流行程度的下降,主动发现例数减少,门诊被动发现病例的比例显著上升,病期、畸残比逐步缩短和下降,证明早期发现工作质量效果较好。提示今后应大力开展麻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行资源的合理调整与配置,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发现患者,提高早期发现麻风患者的工作效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海德主编.麻风防治手册.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2-135.
2,谭敦文.河北省的麻风流行和防治情况.中国麻风杂志,1988,4:214-215.
(收稿日期:1999-12-08)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 下一篇:36例急性砷中毒皮炎的临床分析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