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伙伴危机”逼近孩子
您的孩子有同龄的玩伴吗?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会感到孤独吗?您经常陪伴孩子吗?也许您并没有意识到,但“伙伴危机”确实正“逼近”越来越多的孩子。
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最近引起了许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3.7%的孩子放学后经常和同学、邻居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云南省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已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看到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她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我国青少年儿童中出现的“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没有玩伴的孩子易产生孤独感
事实上,余允珠的热线电话近来也接到不少反映此类问题的电话:“我找不到伙伴一起玩”、“我为什么没有朋友”……缺乏玩伴的小朋友已经越来越多。
在这些电话里,一个10多岁的小学生说,因为找不到可以一起玩耍的伙伴,自己只有一个人玩,经常觉得很孤独、没意思。由于长期没有可以讲话的朋友,这个孩子的心理负担开始渐渐加重,晚上甚至时常失眠。
另一个孩子,因为在班里没有朋友,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于是经常调皮捣蛋以吸引大家的注意,结果反而让同学们离他更远。
一个漂亮、惹人喜爱的女孩,平时和同学相处的倒是挺好。可一放长假,她就找不到玩伴了,只有自己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她说:“我不喜欢放假,放假一点都不好玩!”
……
其实,孩子的伙伴危机随处可见,有时可能就在您的身边。拿记者的一个朋友来说,夫妇俩文化程度都不高,开了一间小铺面,生意还不错。他们有一个4岁大的独生女儿,只有在周末,他们才有时间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玩。但即使在阳光明媚、山清水秀的郊外,他们也是一到地方就“开打”:麻将、纸牌……却没有人陪着孩子玩。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出去了。一天他们在朋友家打麻将时,孩子突然大哭起来:“你们到哪里都是打麻将,没有人管我。我很可怜……”这话从一个4岁孩子的嘴里出来,的确让人有些惊异。
余允珠提醒家长,在自己得到娱乐的同时,也别忘了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感到孤独。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孤独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在余允珠接触的案例中,有个男孩甚至因为孤独出现同性倾向。因此,家长不要以为“学习才重要、玩根本算不上正事”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和注意。其实,亲和能力是情商的重要部分,如果将来孩子只会学习、工作,却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剖析“伙伴危机”出现的原因
按道理说,孩子的天性都爱玩,也很容易交到朋友。那么,为什么竟有近五成的孩子出现“伙伴危机”呢?余允珠分析后认为,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小家庭化、家长的过多限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三个重要因素。
原因之一:小家庭化。现在的家庭结构已很少有“四代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族群居,大多是三口之家,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孩子在家中缺少同龄玩伴,面对最多的就是父母。而中国父母大多比较重视家长的“威严”,不会放下架子和子女做朋友,孩子自然容易感到孤独。
原因之二:家长的过多限制。大多数家长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性很强,总希望孩子能跟学习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由于怕孩子受到伤害或不良影响,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度呵护,甚至干脆阻止孩子和别人交往。一项来自上海的调查表明,39%的家长反对孩子放学后找同学玩,34%的家长勉强同意。
其实,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有一个例子:一个10多岁的昆明女孩,小学时一直很听父母的话,成绩好,钢琴、舞蹈、书法几乎无所不能。但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整个人突然变了:由于结交了一些抽烟、喝酒的朋友,她开始逃课、偷家里的钱、成绩不断下降……父母伤透了心。余允珠分析,10多年来,孩子的父母“步步为营”,为她设计好了一切,却恰恰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当来自外部的影响大于家庭的影响,或者环境突然从封闭变成开放时,孩子就会因不适应而突然爆发。
原因之三是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大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的转变,孩子之间的关爱也变少了,竞争意识、嫉妒心理、防范心理却渐渐增强。比如说,现在的孩子与同学在一起时,常常会说些我昨天玩到很晚才睡,都没有看书之类的话,其实他们在家时却埋头苦读到很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竞争意识向不良方向发展的结果。“现在的家长总说,‘你看某某学习多好,你一定要赶上他!’,总拿别人作为孩子的标准。其实,良性的竞争模式绝不是‘你要把某某比下去’,而应是‘你要不断提高自己!’”
有这样一位家长打进热线电话诉说自己的烦恼:儿子上小学,学习成绩不错,可他总是跟学习差、家境差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位家长很着急,也跟孩子说过要找家境好、学习好的玩伴,可他就是不听。余允珠说:“这其实是家长的误区,家长总想把大人的观念、行为强加给孩子。这位母亲说,她想改变孩子交友类别的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会拍’、‘会捧’的人才吃香,怕孩子以后适应不了。但是,这种教孩子从小就‘趋炎附势’的观念是不正常的,这只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不好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何况这个孩子懂得关心弱势群体,是一个人格、心理很健康的孩子,家长无需过多的担心。”
学校老师有时也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友。11月3日,余允珠的热线电话就接到一位学生家长反映情况,说孩子在学校由于成绩不好,老师竟然规定别的孩子不许跟他玩,如果要一起玩必须先报告老师!余允珠说,这位老师的做法其实已经侵犯了孩子正常的交友权利,是绝对应该受到批评并被制止的。
家长引导成为关键
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伙伴危机”的情况,余允珠建议,家长应适时对孩子的交友、择友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片面地阻止孩子交友。
首先,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父母不仅仅是家长,还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老师。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咨询孩子的意见。这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判断事物,今后这种能力也会被运用到孩子的择友中去。
其次,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这有利于让孩子克服羞怯、恐惧心理,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第三,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及时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解决各种矛盾,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或打骂。吵架了怎么办?被误会了怎么办?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情怎么办?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绝好机会,家长应给予建议,但不能一手包办。
第四,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家长应该避免以成人的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家长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予建议,但不能野蛮干涉、阻止孩子,不要变成输不起的家长。
此外,家长平时应多注意培养孩子学会善良待人、积极求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摔一个跟头,应该明白一串道理。但千万不要害怕让孩子摔跟头。这样,孩子今后面对挫折时,才能更加勇敢。”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学校逼剪短发女学生无奈逃课
- 下一篇:谁做家务:走进真实的家庭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