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是一位对中国医药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医家 。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他先向当地名医张伯祖学医,又得到杨励公的传授,由于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仲景尚未成年时,曾与同郡的何颙一起游京都洛阳,何颙对张仲景的学业水平有所了解,说:“仲景的医术,高于他的老师张伯祖。治疗疾病的本领,虽为鬼神也难于测知,将来会成为一代名医。”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活于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使都城农田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就是当时的写照。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他的宗族200余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因病死亡者有三分之二,而患伤寒病死的又占十分之七。张仲景目睹那样悲痛的惨景,更为迫切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张仲景被后代的医学家尊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首方剂被列为宋代以后宫廷的常用方剂。宋元等朝代在医学教育中都将《伤寒论》作为医学生必修课。
短暂的御医生涯
东汉元嘉元年(151)冬季,汉桓帝(147—167)(刘志)由于感受了寒邪,患病十多天不愈,召张仲景前来诊治。张仲景经过望闻问切,诊断汉桓帝的病为“正伤寒病”。遂根据辨证开出处方,用药一剂,方中的药量都以两计算。汉桓帝将药服下,盖上厚棉被令身体发汗,结果出了一身透汗,至天明热退身凉而病愈。于是,汉桓帝将张仲景留在身边,官拜侍中,侍奉在皇帝左右,以尽医疗保健之职。然而仲景看到的却是朝政越发腐败混乱,感叹地说:“君王的疾病容易治愈,但国家的疾病却难以治疗。”遂即辞去官职,远离了朝廷。
张仲景晚年时隐居于南阳郡的少室山(今浮牛山东北部),逝世后安葬在宛城东郊。今河南南阳市医圣祠,是为纪念这位伟大医家所建,祠内有张仲景陵墓。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雷公藤与苦皮藤的区别
- 下一篇:中医名家何裕民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