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哪些人不易喝鸡汤?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12-01 09:27:06 | www.chinesejk.com

  鸡汤营养丰富又美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喝鸡汤,因为鸡汤内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内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等。汤里所含的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所以如果你属于以下6种情况,那么你就没有资格享受鸡汤了!

  1、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喝鸡汤:

  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

  胃酸过多的3种症状

  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也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上进心,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2、烧心: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3、胃灼烧: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2、高血压的人不宜喝鸡汤:

  高血压患者喝鸡汤,除引起动脉硬化外,还会使血压持续升高,难以降下。

  血压超过多少就算“高血压”?

  正常范围:140/90毫米汞柱

  美国克利夫兰专业女性健康中心主任霍利·萨克博士表示,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

  3、高血脂的人不宜喝鸡汤:

  鸡汤中的脂肪被吸收后,会促使胆固醇进一步升高。胆固醇过高,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

  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2.3毫摩尔/升

  甘油三酯是在血液中检测出的脂质,被认为是血脂肪,它是高血脂的"预警信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特别是女性)。其水平在1.7—2.2毫摩尔/升为临界性升高,超过2.3毫摩尔/升则危险更大。因此,最好每年查一次甘油三酯,这通常为胆固醇检查的一部分。

  4、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宜喝鸡汤:

  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患者肾肝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鸡汤就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肾病专家表示,肾功能受损可通过五个典型症状来辨别:

  水肿:可见于急、慢性肾炎等多种肾病。肾病水肿多先出现在眼睑,且晨起时最明显,逐步发展至全身。

  腰痛:肾结石、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肿瘤等均可导致腰痛。

  高血压:慢性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发展至一定阶段也可导致肾损害,二者相互影响。 泡沫尿: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若仍有较多泡沫,表明尿中蛋白含量可能超标。这种蛋白尿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

  血尿: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多囊肾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和外伤等都可引起血尿。

  5、有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喝鸡汤:

  胆囊炎和胆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

  胆不好的症状:

  1.消化道不良等胃肠道症状:进食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不适

  2.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

  3、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为右上腹疼痛不适,症状多较轻微。餐后可有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6、糖尿病患者不宜喝鸡汤:

  韩国医学专家提出了糖尿病患者不宜喝鸡汤的意见,可供糖尿病患者参考。

  空腹血糖超过多少即为"糖尿病"?

  正常范围:7毫摩尔/升

  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鸡汤防感冒2种喝法:

  因为鸡肉是属高蛋白食物,而且属于优质蛋白,益于被人体吸收,鸡肉的脂肪含量也很低,很适合担心滋补而发胖的女性,绝对是煲汤的上上之选。此外,鸡汤不仅美味,还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可以帮助滋阴、祛寒,虽然不是药物,可有效的防治感冒,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气血较虚的女性尤为有效。如果可以搭配一些药材搭配,可以起到独特的进补效果。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