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奶瓶刻度没国家规范 女婴喝牛奶喝出严重贫血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 发布时间:2012-09-13 12:12:30 | www.chinesejk.com

  重庆这个女婴还被查出肝功能异常等病,医生诊断后发现,是高浓度牛奶惹的祸;本报记者实验发现,福州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奶瓶刻度不准,冲调的牛奶浓度容易过高。  

奶瓶刻度没有国家规范 女婴喝牛奶喝出严重贫血

  记者用化学量筒作为参考,对三款奶瓶刻度是否准确进行了验证

  N见习记者 陈文浩 本报记者 江方方 包华 文/图

  奶瓶刻度不准,竟会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最近,一则新闻让不少家长惊出一身冷汗。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名3个月大的女婴被查出肝功能异常、严重贫血、淋巴细胞升高,专家说这与长期吃“刻度有误”的奶瓶兑出的高浓度奶有直接关联,最终奶瓶厂家赔偿了15万元。

  · 八卦太极 以娱会友· 旅居四方 畅游八闽奶瓶刻度不准,会有哪些危害?昨日,记者采访了不少医生,据介绍,奶瓶刻度是家长冲调牛奶时掌握浓度的重要依据,奶瓶刻度误差太大,可能导致牛奶浓度太高或太低,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好。

  福州市面上销售的奶瓶,刻度准吗?记者专门为此走访了福州多家超市、母婴用品店,购买了多个品牌的奶瓶进行实验。通过与化学量筒比对,记者发现,这些奶瓶的刻度也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

  长期喝高浓度奶会影响胃肠肾脏

  奶瓶刻度不准,冲调出的牛奶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不良影响?昨日,记者采访了省妇幼保健院的刘晖副主任。她介绍,奶瓶刻度是家长冲调牛奶时掌握浓度的重要依据,如果刻度不准,家长会掌握不好牛奶的浓度以及婴幼儿的奶量。

  “不少人认为‘冲调牛奶越浓越有营养’,这是误区。”刘医生说,长期喝高浓度奶,会使幼儿血管壁压力增加,严重时会影响胃肠、肾脏发育。当然,长期喝浓度太低的牛奶,也不行,由于蛋白质含量不足,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

  此外,刘医生还提醒,冲调牛奶时,水温也很关键,最适宜的水温是40℃左右,“用开水冲调牛奶,会导致牛奶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福州不少家长没把刻度当回事

  奶瓶刻度很重要,但不少家长却没放在心上。记者昨日采访了不少准备购买奶瓶的家长,大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奶瓶刻度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表示,他们在购买奶瓶时,一般只考虑奶瓶的质量,比如用的玻璃、塑胶好不好等,对刻度不太在意。

  一位姓林的妈妈说,她觉得,刻度只是一个参考,冲奶时水多一点少一点没太大关系。

  还有一位陈妈妈,对奶瓶上的刻度深信不疑,“奶瓶上的刻度怎么会有误,刻度不准,还敢印在奶瓶上?”

  【实验】市面上不少奶瓶刻度有误

  昨天,记者走访了福州市区十多家超市与母婴用品店,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奶瓶品牌、款式很多。这些奶瓶,有的刻度是印上去的,遇水很容易褪色;有的奶瓶是曲线造型,售货员都不敢保证奶瓶刻度的准确性。

  为验证奶瓶刻度是否准确,记者购买了三个不同品牌的奶瓶,分别用化学量筒进行测量:1号奶瓶是宽口径异形瓶,口径为5cm,最宽处为8cm,是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曲线造型;2号瓶是一般口径的直身瓶,口径为2.5cm,流线型设计;3号瓶是宽口径直身瓶,口径为5cm。

  记者用化学量筒量出60ml、90ml、150ml、200ml四种分量的白色溶液,分别倒入三款奶瓶中进行比对,实验结果显示:1号奶瓶的4个刻度都有2~4ml不等的误差;2号奶瓶误差较小,只有200ml的刻度,误差1ml;3号奶瓶装60ml的溶液还较为准确,但随着溶液增加,刻度误差变大,最大误差达到2ml。

  【调查】奶瓶刻度没有国家规范

  昨天,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致电厦门一家生产奶瓶的厂家负责人,咨询刻度问题。该厂家负责人表示,他对奶瓶刻度出现误差“见怪不怪”。

  该负责人坦言,部分企业设计、生产奶瓶时,忽视了刻度的准确性。实际生产中,也有客观情况导致奶瓶有误差,比如,玻璃奶瓶上打刻度不太好打,很容易印偏。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奶瓶与电表、水表这一类的计量器具不同,它虽然有刻度,但只属于一般容器,没有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因此,奶瓶刻度需要多准,没有国家规范,不属于国家监管的范围。

  对此,不少家长呼吁,望有关部门重视,早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奶瓶刻度做出规范。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