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减肥勿让健康打折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3-09-11 00:02:05 | www.chinesejk.com
减肥勿让健康打折

如今,一提到女性的美,很多人便马上想到要有一副苗条的身材。不少年轻女性因体态稍显丰满便自信心不足,总觉得在形象上低人一等,从而使她们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减肥大军中去。对此,医学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因过度节食而造成的厌食症正在成为世界五种新的病症之一,并日益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上海有位年方18的妙龄少女,也是为了苗条而节食,并逐渐发展到厌食,最终落得个形销骨立,全身衰竭而踏上不归之路,死者一年前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临终前体重仅30公斤。虽说健康女性为了追求苗条减肥而致死亡的是极少数,但因此而搞垮身体、生病的却并非少数,应引起追求“骨感”女士的警惕。

厌食症以女性居多,刚开始的时候是想吃怕胖,每次就餐前都精打细算,总是担心吃下的热量超标。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久而久之,病人胃肠道腺体萎缩、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动力减弱,出现顽固性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由最初的不敢吃变成不愿吃而成为真正的厌食症。随着进食减少,体重逐渐下降,继而出现疲乏无力、精神抑郁、皮肤干瘪、全身浮肿、贫血、低血压、骨质疏松等。过度节食对青春期的女性危害更大,由于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使女性初潮年龄推迟,月经周期紊乱、闭经乃至生育功能丧失。此外,由于全身营养极度缺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下降而丧失抗病能力,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及败血症。

有关专家指出:青春期少女,全身脂肪总量至少要占体重的23%,这是她们将来能够行经、怀孕及哺乳的最低脂肪水平。

造成女性追求“骨感”的原因与时尚传媒的误导有很大的关系。

国外的一份心理报告指出:时尚杂志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调查发现41%的少女说她们的节食想法是来源于时尚刊物,甚至连明星们也概莫能外。美国著名歌星玛丽亚·凯瑞就曾说过,她希望自己能像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人一样瘦。而明星们的一言一行又是媒体和公众所关心的,她们的美容秘诀、保持身材的方法也是时尚男女争相仿效的,但要把自己的体形塑造成和她们一样绝非是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办到的事情。

英国一位从事妇女工作的官员说:媒体中频繁出现骨瘦如柴的模特确实给年轻妇女们树立了完美的瘦身形象,一旦她们无法达到心目中的这一理想标准,就会感到自悲,甚至导致厌食症的发生。传媒与时尚是超瘦体形的最大源头。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传媒与时尚界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美的标准不是某个人或者少数人能够左右的,也不是由国家立法就能制定的,而是由人们的观念所决定的,在当今以瘦为美的潮流下,时尚界所能做的仅仅是跟上潮流而已。

事实上,对于真正的肥胖症,通过减肥增进健康,这无可厚非。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热衷减肥者,体重完全在正常范围(注:标准体重(kg)=身高(m)-105,标准体重加减20%都属于正常体重,只有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才称为肥胖症)。过度瘦身不仅会造成身心损害,也要付出一笔不菲的经济开支,据统计,美国每年花费在减肥上的开支累计达300至500亿美元。由此看来,胖瘦问题已不单单是体重问题和个人问题,而是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了。

英国妇女部长泰莎·米威尔认为:政府必须出面制止这种以瘦为美的行为,否则,越来越多的女孩儿会被体形所累,自暴自弃和厌食症会吞噬她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医学专家指出:是那些充满“骨感”的模特给了女性节食的决心。我们必须站起来制止这一切。据悉,英国医药协会最近通过了一项决议,抗议时尚界继续使用体重过轻、瘦骨嶙峋的模特。鉴于目前这种以瘦为美的潮流已对国民的健康造成相当的危害,英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把这一决议通过议会批准列入法律。

“环肥燕瘦,各有所长,春兰秋菊,各有芬芳”。苗条固然俏丽,丰满更显雍容,况且,女性之魅力不仅仅表现在身材和容貌,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优雅的气质风度更为重要。请记住:美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编辑:smile)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