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养好老,记得养好脑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5-09-18 13:21:41 | www.chinesejk.com
   从医院大门口进去左拐,有一栋三层楼房。与其他楼层的熙熙攘攘大相径庭,第三层的走廊里空荡荡的,每个没有玻璃窗的诊室门都关得紧紧的——这是某所大型医院老年痴呆症专科门诊的一幕。为什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诊室如此密闭?因为每个老年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老年痴呆,也不希望别人知道,更不要说主动就医,而早诊断、早治疗就更是难上加难。

  痴呆症是由多种首要或次要影响大脑的疾病引起,也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常跟衰老联系在一起,主要症状是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记忆、思考、行为和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重大原因。简单来讲,就是人的认知功能出现比正常年老过程更严重的衰退,多个社交功能丧失。

  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阿尔兹海默病,约占痴呆症病因的60~70%,是大脑内部出现的疾病,一般常规治疗方法无法企及。因为大脑的血液循环是相对独立的,与全身的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区隔开,就连现代放射性元素疗法也不能达到。所以,尽管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无数专家百余年的努力研究,但阿尔兹海默病的成因及疾病进程仍不清楚,也没有彻底治愈的病例,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顽症。

  除了阿尔兹海默病,痴呆症还包括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等疾病。往往,不同形式的痴呆症之间界线并不分明,混合形式的痴呆常常同时存在。

  老年痴呆症不仅与年老、遗传因素有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几种常见血管性疾病,特别是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也称慢性脑缺血)导致小血管病变与脑认知功能减退关系更为密切,也会促使痴呆症的发生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全世界共有4750万名痴呆症患者,其中60%的患者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全世界痴呆症新发病例总数近770万,意味着每4秒钟就有1例新病例,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7560万人,而2050年将达到1.355亿人。这与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新发布的《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的数据如出一辙。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会明显升高,随之而来的社会负担也会大大加剧。据预测,2050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有关阿尔兹海默症的统计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0%。而发病后,一般存活年限平均仅为5.5年,且绝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有的痴呆症患者甚至受到各种人身限制,不能享有正常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老年痴呆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会让护理者和家人面临身体上、情感上和经济上的沉重压力,让整个家庭长期苦不堪言。从社会角度看,痴呆症还造成了一笔包括直接医疗成本、直接社会成本和非正式护理成本在内的巨额费用。全球范围内,2015年护理老年痴呆产生的总费用预计为8180亿美元,与2010年增长了35.4%。随着患病率的增加,三年内花费将可能增至1万亿美元,到2030年会高达2万亿美元,这会对各个国家和政府构成极大挑战。

  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是一项全人类的刻不容缓的庞大工程。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最首要的是在疾病早期,尽早诊断,并及时用药或治疗,来保护大脑,特别是改善脑循环,避免认知功能衰退。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制药技术制成的现代中药,由当归、川芎、熟地、珍珠母、决明子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它具有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加动脉血氧分压作用等作用,能给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有效保护大脑。更重要的是,它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一线用药,可直接改善大脑循环,特别是可以保护或修复损伤的小血管,以此改善微循环。此外,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胆碱能系统功能,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直接抑制神经变性病理发展,从而延迟各种痴呆症的发生发展。

养好老,记得养好脑

 

  另外,多进行阅读、下棋等智力锻炼,增强脑的活力,并坚持适度身体运动,从整体上延缓大脑衰老,也可降低老年痴呆的患病。还要加强宣传,正确认识痴呆症,以减少歧视和改善痴呆病患的生活质量。最后,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黙病日,养血清脑颗粒产品官方微信公众号:大脑健康加油站(微信号:danaojiankang)将于9月18~25日期间推出阿尔茨海默病专题及互动活动。更多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大脑健康加油站公众号。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