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秋冬流感季,中药柴胡滴丸帮你顺利度过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5-10-10 16:35:01 | www.chinesejk.com
   秋季天气多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变缓,以保存体力。但同时也降低了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容易引发或加重一些疾病。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5万-50万人之间,高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尽管如此,很多人并不把流感当一回事,甚至认为“流感不就是重感冒吗”?

  1、如何区分感冒与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管是在症状上还是传染性上,都比普通感冒“厉害”得多。流感患者一般都伴随高热症状,而且有畏寒、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控制,病毒还容易侵入各个脏器,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原来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了流感,就更是雪上加霜。

  (1)病原体不同:感冒可以由多种病毒引起,如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流感仅由流感病毒引起。

  (2)流行情况不同:感冒和流感都是空气飞沫传播的,但是感冒多为散发;而流感常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造成地区流行,有时甚至发生世界性大流行。

  (3)症状不同: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症状为突出,如流涕、咳嗽、咽痛等,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引起普通感冒病毒多达100种以上,其病程通常为五到七日。

  2、做好4件事,预防流感

  (1)注意锻炼及充足的睡眠。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

  (2)注意防寒保暖。冷暖交替比较频繁的时候,人体由于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易于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人们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秋季早晚都比较寒冷,更要特别注意,如早晚适当添加衣服,夜间睡眠时换厚被等,睡眠时室内温度在18℃-22℃为宜。

  (3)注意空气流通。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尤其在密闭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所以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从而降低房间内病毒的浓度,减少人与病毒接触的机会。平时的活动场所尽量选择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到密闭的环境中逗留,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在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即使周围有流感病人,空气中的病毒也会随风飘散,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能很好杀灭病毒的作用;密闭的环境中病毒更容易传播,所以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乘坐飞机、空调火车或是空调大巴,少去有中央空调的大酒店或大商场。

  (4)注意接种流感疫苗。在重点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是防治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专家建议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个月-3岁的儿童每年都应该接种。接种疫苗后需要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身体才会产生抗体,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

  3、选择中药柴胡滴丸抗感染

  为何秋冬人们易染风寒?秋冬的风寒又有何特点?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风为邪风,邪风携寒气入体则为风寒。因为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人们习惯了夏日暑气的身体易被夹着寒气的秋风侵袭,抵抗力弱的人就染上了风寒。与夏天的热伤风不同,秋冬风寒的症状主要为:畏寒,打喷嚏,流清涕,咽喉发炎,发热,甚至四肢酸痛。得了风寒的人,一方面怕冷一方面身体又在发热。又因秋冬天气干燥,呼吸道又受寒气,所以一般患上风寒的人会剧烈咳嗽,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可以说,秋冬的风寒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一系列感冒并发症,面对如此情况,选择对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药柴胡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镇痛、镇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作为我国中草药的瑰宝,其功效在千年古方《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自秦汉至明清各个时期的医学著作都有关于柴胡的衍变及发展的记录。本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科学实验证明柴胡能够有效清热解毒、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显著退热作用,安全无副作用,其退热方法为中医里的“出汗”解表法,起效迅速。它能有效预防那些未知病毒和变异病毒引起的各种流行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继发感染。

  天士力应用现代工艺生产的柴胡滴丸,在保留了原药中水溶性有效成分和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通过高科技滴丸技术是有效成分更加浓缩,同时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是现代中药不可多得的表率。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