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微丸工艺:《本草中国》里的“国家绝密技艺”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6-06-06 11:09:13 | www.chinesejk.com

  《本草中国》之“年华篇”自上周播出后,很多观众对中药传统炮制技艺的即将消失感到担忧。因为不管是雁荡山“绝壁采药人”周朝义放弃传承子女“绝壁采石斛”这一祖传技艺的无奈,还是合浦县“深海珠民”吴辉进日夜守护千年珍珠的孤独,都让不少观众感叹中国传统中药炮制技艺是否会就此消失,后继无人?

  喜忧参半:传统制药技艺的消逝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药炮制步入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机械取代了老药工的双手,野生采摘也逐渐被人工种植所替代。周朝义,作为雁荡山下的最后一代 “绝壁采药人”,现如今已不再轻易出手,因为现代化的大棚养殖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石斛的种植和生产,而此时的“灵岩飞渡”却成为了游客旅游观光的杂技表演。那些看似无比珍贵、千年一遇的药材,如今完全可以凭借着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实现大批量生产。这是中药炮制技艺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是时代进步的可喜之处。

  但是当绝壁生长的珍贵变成规模化种植的普通,传统工艺的价值就愈发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这种至关重要在周朝义看来,望子成龙似乎比传承技艺显得更加现实。“我还是希望他们好好读书,有朝一日走出大山。石斛的养殖和采摘都非常辛苦,我希望他们能过得更好。“周朝义的肺腑之言真诚恳切,但这样的真切让人感叹传统炮制技艺的消亡和悲哀。

  微丸工艺:国家绝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如果说“绝壁采药”技艺传承是因为机器生产时代的来临而渐行渐远,那么微丸工艺就是手工时代的最后一朵璀璨之花。虽然现代中药制作基本上纯靠机器完成,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是特例。比如六神丸,雷允上的当家产品,我国四大中药绝密配方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声如雷,远销海外,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六神丸。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六神丸的名气,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的炮制技艺。而此次《本草中国》就全程记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李英杰展现雷允上六神丸微丸工艺的制作全过程,围观人员无不惊叹其纯熟精准的手工制作与其背后对一种文化的坚持。

  微丸工艺是一种独特的制药技艺,区别于普通的泛丸制作,必须使用独特的药材处理和成型的炮制工艺,每1000粒药丸仅重3.125g,所以直到现在,现代高精机器仍无法完全取代。“微丸工艺是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剂体系,微丸的代表就是六神丸,它的特点就是使药量更精准,溶解更快,吸收更好。“微丸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李英杰这样说道。

  雷允上对“六神丸”的配方是保密的,传男不传女,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独家经营的地位。1984年10月20日国家医药管理局下发(84)国药科字第431号“科学技书保密项目通知书”把雷允上六神丸列为医药系统国家级“绝密级”项目,六神丸成为国家四大绝密配方之一,而六神丸的制作技艺——微丸工艺也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绝密技艺。

  不可否认,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中药制造业,但是在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医药人的勤劳双手与匠人智慧。雷允上六神丸的微丸工艺,或许是这个时代手工制作的最后一次完美展现,但是它绝对不会像“绝壁采药”那样消亡逝去,因为除了微丸工艺手工制作的独特性,还有百年雷允上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技艺传承:中华百年老店的传承与发扬

  《本草中国》讲述了每一位老药工寻药制药的故事,而这些老药工们技艺传承背后都是中医药百年企业文化传承的见证。周朝义为何会放弃“绝壁采石斛”这一祖传技艺?终究还是抵不过生存的现实压力。而雷允上的微丸工艺、陈李济的陈皮、方回春堂的膏方之所以能够传承数代,离不开默默支持和弘扬这些制药技艺的企业。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才使得中药传统炮制技艺能够在现代化生产趋势下完美传承,甚至结合现代化的技术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雷允上的六神丸除了采用微丸工艺这一传统工艺外,还结合了最新的现代化科技——薄膜包衣技术,两者的巧妙结合才使得六神丸溶解快,吸收好,成为中药中的“抗生素”。

  作为国内首个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的热播成功地将中药传统炮制技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国人对中华传统技艺的热情从未减退,无论消亡、改变,还是坚守、传承,中药炮制技艺始终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和收回,让那些感受到中药炮制魅力的观众终生难忘,可能正如纪录片开头说的那样“世间万物皆有其时,时间赋予中药材以不同的生命涵义“。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