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动态DR精准诊断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人们对疾病的新观念,同时对于医疗检查来说人们更希望能够一步到位,不仅能够快速检查,而且希望精确诊断。而在我国传统的放射科检查中,最常用的X射线检查就是胸片检查,一直以来,影像科应用的传统拍片并不能有效解决胸部纵隔心影后、膈下肋骨重叠部位的清晰显影,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这就急需一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设备。动态DR的出现,不仅轻松的解决了这l类问题,而且初步实现了影像诊断设备向精准诊断方向的转变。

  说到动态DR,它在精准诊断方面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可视化操作及大幅面成像

\

 

  图一

  传统的DR拍片是二维图像,尤其是胸片,由于胸部纵膈心影重叠像以及膈下肋骨重叠部位很难准确诊断。而动态DR的可视化操作,既可以在透视的情况下进行高清点片,能够解决传统DR不能解决这类由于重叠影像造成的无法判断或确诊的问题,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动态DR除了与传统DR相比具有优势以外,相对于胃肠机相比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优势。胃肠机一般是圆形的影像增强器视野范围在7--12英寸,对于全消化道造影来说非常不便,而动态DR采集面积大,可达到17*17英寸的成像大视野,并且能在连续动态中全像素点片,点片的图像质量完全媲美传统DR拍片。

  例如以前用胃肠机做一个全消化道造影,需将球管跟随造影剂的流向进行实时观察,但往往只能观察到局部情况,而动态DR,成像视野大,而且影像非常清晰,可以大幅度减少观察时间,从而提高诊断效率,从而达到精准诊断。

  第二,全像素高清点片

  动态DR在透视过程中具备高清点片功能。在传统DR拍片中,往往由于影像的重叠或体位等因素造成病灶征象漏诊,而动态摄影中则更易于发现这些病灶。

\

 

  图二

  如传统拍片中易漏诊的心脏后病灶、膈肌病变、隐匿肋骨骨折和小儿支气管异物检查等,在动态摄影中都有很高的确诊率。

  阴性异物如瓜子、花生等植物的种子类食物,对X射线透过率高几乎无法在X射线下识别,通常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中,易造成食道、胃肠道、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影响小儿正常呼吸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窒息死亡。传统的X射线拍片很难确定阴性异物的位置,而动态DR则可先通过可视化操作,通过对肺野透亮度、纵隔和横膈运动及其位置的变化、心影吸气性增大等间接征象进行诊断,然后在透视情况下进行高清的全像素点片,从而确定异物的存在及异物的位置并准确捕捉到影像当中,来达到精准诊断的目的。

  第三,视频保存及回放功能

  食道、胃肠道造影检查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检查之一,由于食管气管瘘、食管癌是多发病之一且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胃镜检查对于中老年人风险较大,尤其是伴随呛咳症状者不可盲目强行进行胃镜检查。

  视频保存及回放功能的优势尤其在胃肠造影检查中特别突出。在胃肠造影检查中由于造影剂流速较快,小幅面成像的胃肠机球馆需快速跟随造影剂向下移动,患者也需反复多次吞服造影剂。而动态DR,具有17*17英寸的大幅面矩形尺寸,不需上下移动球馆和探测器,一次曝光即可显示整个食道;快速、实时的点片技术能摄取关键图像。视频图像回放、抽帧功能明显优于胃肠机,不仅图像清晰,还可通过视频回放反复观察病变影像,避免多次吞咽,减轻患者的痛苦。

  食道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例如顾某某、男、76岁,进食后哽噎感三月余,来院就诊,做食道吞钡检查。

\

 

  图三

  动态DR图像分辨率高,对食道粘膜破坏、中断的特征以及病灶范围的显示明显优于胃肠机。在食道造影检查中,动态DR能够实现大幅面透视,方便观察食道的病变,确定病变的范围,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动态DR可以动态观察管壁蠕动是否僵硬,以鉴别良、恶性狭窄,不但900万的高清点片像素显示食道癌的病变特征,还能实时保存视频影像,反复观察、分析,明确病变范围,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其他辅助功能

  全身拼接功能是在全景影像拍摄的情况下,拍摄各个部位的影像,得到的图像最终合成一幅全景图像。此功能操作简单、可自动或手动拼接,畸变率低,图像均一无拼接痕迹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全脊柱和全下肢摄影,辅助脊柱畸形矫形治疗、康复检查,为临床提供高精度图像。动态DR当配合全身图像拼接技术时,对骨科手术较多的医院更加实用。

  动态DR的出现,推动了普放精准诊断的进步,符合科技飞跃发展、人民需求增加的时代大背景下的普放趋势。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