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星:携手大爱,坚定前行,开创中国养老产业新模式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火遍了千家万户,苏大强令人又爱又恨的老爸形象深入人心。中国式家庭养老的诸多复杂现实问题,通过这部电视剧赤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引发无数人的关注和探讨。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当下,不少中国家庭皆面临着“养老危机”。长者们不知何去何从,独生子女们更是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
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养老模式?如何让每一位长者的晚年生活自在且有尊严?“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口号该怎样落地?中国养老产业大咖级专家、大爱城控股副总裁兼养老运营公司总经理乌丹星博士,基于多年来对养老行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与我们畅谈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大爱城的养老产业创新实践。
Ⅰ 多元化角度,看东西方养老模式差异
乌丹星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健康管理及老年产业研究,现任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兼“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论起她与这个行业的缘分,还是要从90年代说起。
1983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乌丹星获得留校机会并继续读研深造,并于1991年前往澳大利亚,获得澳大利亚摩纳西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多年的海外留学背景、多元化的国际视角令她对于中西方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有着清晰的认知。
“我觉得东西方养老问题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差异。”乌博士分享道,“在西方文化中,不管结婚与否,有没有家庭、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国家会针对个体公民去设计制度。而东方文化更注重群体和家庭,从政策的角度并不直接针对个体。所以,当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要面临“养老”这样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文化与顶层设计是存在冲突的。”
II 社会化养老,探索中国特色之路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在许多层面,比如法律、政治环境、投融资环境、消费理念等。而不同的亲情关系与家庭关系使得东西方养老模式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未来的养老产业模式来说,无法直接拷贝西方成功模式,而是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结构、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经历巨变,人们的观念、意识也都随之发生改变。
在传统认知中,养老主要是由家庭内部承担。而新时期的养老产业,则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即通过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及生活服务,将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的有机转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失能、半失能的长者已经超过4000万;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约35%,失能失智人口将上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社会化养老的实践要从哪里入手,乌博士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这十年间,不管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各类型的企业都在进军养老领域,大家都看好这个朝阳产业,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有的企业选择依靠政府,有的企业选择走市场化道路。基于这两种选择,我们看到了一边是中低端、以非盈利为主的机构,另外一边是主打高端、以营利为目的的地产险资。但是,我国养老目前所产生的问题集中在中层,最需要考虑的是介于高端和低端的中间道路怎么走。这些中间群体70%-80%的人只有一份基本的养老金或者退休工资,而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养老机构平均费用已经达到1万元以上,他们到底养不养得起老呢?”
“普通民众对社会化养老的认知,同样需要心态上的转变。上班时单位负责,退休后政府负责,甚至单位要负责到底,过去这种体制形成的思维惯性,让普通民众认为即便是社会化养老也应该是由政府买单。但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社会化养老完全靠政府支撑是很难可持续性发展的。”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也就是国家针对养老问题的政策导向。纵观全世界的模式,美国是市场化模式,政府没有管很多,每个人对自己的养老负责;在欧洲很多国家,包括英联邦国家,采取的是社会福利或者国家福利的政策。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对顶层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我认为,这可能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机制、多渠道、多途径的尝试,需要在福利国家和市场化养老这两个界面上找到第三条道路,去解决这个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要逐步改变老龄群体的消费观念。他们一生艰苦奋斗,所以消费理念比较保守。他的钱宁可留给子孙,但是舍不得给自己花,这一点跟西方文化就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了。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你的财产属于你自己来支配,你的儿女并没有这种权利来支配你的生活、你的资产,当然西方法律里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换句话说,父母也就觉得我的财产自然应该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代际关系就形成了老人不愿意为自己的养老花钱。这一点对于产业发展来讲,长者们过于传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会成为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养老产品越来越多元化。从居家养老、旅居养老、医疗养老、文化养老到智慧养老,新型养老产业模式的不断出现正在改变着长者们的生活方式。
Ⅲ 携手大爱,坚定养老产业发展之路
2019年是大爱城控股成立十周年,恰逢中国探索社会化养老起步的十年。大爱城正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路上的真实写照与先锋实践者。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与产品创新,大爱城独创“书院式养老”模式,现已在京津冀•香河、长三角•崇明岛、浙江•宁波等地建设全龄层、全配套的亲情健康美好社区,引领中国家庭乐享“情满三代”的大爱生活。
2018年,乌丹星博士正式加盟大爱城控股,任集团副总裁兼养老运营公司总经理,掌舵大爱城养老板块。以行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结合落地服务实践,乌丹星博士有着自己的解读。
△ 大爱城控股副总裁乌丹星博士致辞2019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
“我觉得大爱城模式比较符合我们这一代人的诉求。城市中心不再宜居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在工作时,不得不选择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中心居住;可是退休之后,人们则更偏向生活在空气好、环境好以及交通便利的近郊。
△ 香河大爱城社区实景
“大爱城的项目定位选址以此为原则,落位大型城市中心辐射区建设全龄层全配套的美好社区。大爱城的产业链协同以养老为核心,结合医疗、教育、农业和地产,并且始终坚持养老服务能力的提升。未来这种适合全龄层居住、配备三代家庭核心需求设施的亲情健康社区,将会获得新生代族群的接受和喜爱。在战略上,我对大爱城是认可的。众所周知,大爱城在养老行业探索了很多年,我希望能和大爱城一起坚定地把养老事业做下去,也期待运用自己的经验,从培训体系建立、运营体系提升以及养老品牌的塑造等多方面入手,把大爱城打造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一面旗帜。”
Ⅳ 老了更幸福,我的生活我做主
适合全龄层家庭的亲情健康社区,是大爱城极为鲜明的特征。作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全国首家“美好社区计划”实践创新基地,大爱城聚焦城乡社区营造和社区服务创新,以社工、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为基础,整合多方跨界资源,推动美好社区营造。业主们参与社区共建,三代共享丰富社群,真正做到“我的社区我做主”。
△ 全国首个美好社区计划实践创新基地落地大爱城
在乌博士看来,大爱城所倡导的生活理念,落位到养老层面就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大爱书院作为大爱城内养老服务的核心平台,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以文化和尊严为突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大爱书院正是从五个方面入手,让“我的生活我做主”理念落地。
首先,长者可以自主选择居住空间。养老公寓的房型、位置可以根据长者个人意愿挑选,室内空间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去打造,营造家的氛围。
△ 养老公寓实景
第二,精神生活富足。为了满足长者的精神文化和社会交往需求,大爱书院特别开设以艺术类和健康养生类等为主的课程,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使长者们全方位体验“书院式养老”的文化魅力。
△ 大爱书院丰富的文化活动
第三,长者们享有尊严。在大爱书院,家庭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生活管家、营养师等专业团队为每位长者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康养服务。
△ 家庭医生耐心地与长者沟通健康问题
△ 大爱书院专业的养老照护培训
第四,完善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大爱书院在为长者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长者及家人的自主选择权。入住长者可选择随时灵活退出,不做更多限制。
第五,长者享有知情权。大爱书院通过组织院友会等议事活动,把这个“大家庭”中发生的近况如实告诉长者,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
△ 乌丹星老师在讨论会上与长者沟通生活需求
大爱书院在运营过程中不去强调管理,而是强调服务和支撑帮助,让长者真正体会“老了,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对于大爱城的明天,乌博士也献上了期许与祝福,“在过去十年,大爱城做了很多的积累和探索,今年是重要的里程碑,也更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大爱城能够始终坚持初心,既然选择做养老,就一定要把养老做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用赋能、价值观和文化带领整个团队一直走下去,开创中国养老产业的新格局。我相信大爱城独创的‘书院式养老’模式,迭代后的五零后、六零后甚至是七零后,一定会喜欢。相信大爱城的明天更美好! ”
△ 乌丹星老师在大爱书院九九重阳联欢会上讲话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瑞柯恩牵头,成功举办“2019医研企创新合作临床应用交流会”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