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沙莱曼的二分治 八分养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一、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全世界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20%的人正在接受治疗,有75%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调养达到健康。全世界近八成的人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针对人类这种健康状况,马来西亚马来燕集团旗下企业—沙莱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潜心研究将医学、营养学、生命科学等核心科技融汇一起,对亚健康的恢复,探索总结出“二分治、八分养”的养生祛病理论。经该公司医药科技人员精心选配、科学加工和临床试验开发生产出来的各种医用营养茶饮品,配方独特,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image.png

 

  何谓“二分治、八分养”呢?“二分治”怎么治、“八分养”如何养?让我们一起来和沙莱曼解码这个问题。

  二、什么是二分治、八分养

  “二分治、八分养”是针对80%亚健康群体来说的。人一旦患上慢性疾病,应该把80 %的精力放在调养方面,同时对症下药进行20%的治疗。以药祛病,改变衣食住行中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救治只是手段,调养才是目的。

  因为患有疾病的人其脏腑气血津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消耗。正气和阴血耗伤了,通过调节饮食补充所损耗的营养物质和体液,满足机体的需要和组织的修复。

  三、如何“养病”呢?

  “养”的繁体字下面明显是个“食”字,也就是说 “八分养”的核心就是“食物”。这种“食物”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其他食材。人染疾病,先人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再以猛药治之,则病根渐去。

  “养”除了注意饮食外,还得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入手。如何才能防病、去病、延年益寿?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养心、养性、养精、养肠胃。泰然处世,生活乐观,饮食合理,遵循自然规律,不纵欲,不贪婪,注意起居,适量运动,不过度劳累,自然少生病少吃药,那么自然小病易治,大病可愈,甚至患绝症也可延寿了。

  人们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曾总结出“二八健康黄金法则”即:吃讲究“二分细、八分粗”,“两分饥、八分饱”;穿讲究“二分寒、八分暖”;看待问题讲究“二分重、八分轻”;治病讲究“两分治、八分防”。

  

image.png

 

  四、“八分养”具体怎样养?

  一个人如果生活中把八分力气用在防病或者养生上面,就会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研究表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是10—30年漫长的积累形成的,所以在发病前注重调养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就不会有坏结果。

  

image.png

 

  “养”大体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

  (一)精神方面:保持乐观

  1、心情。人一旦得了疾病首先得稳定情绪,即静下心来养病,心急气燥,急火攻心,反而加重病情;同时,我们平时的脑海不要被七情六欲充满,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性情。一旦得病了不要刻意装病态去博得别人同情;要穿着整洁,给人以健康的形象;要注意放松自己的五官和手脚,保持乐观心态在思想上蔑视病情。

  

image.png

 

  (二)饮食方面:节制饮食

  1、水分。每天喝足够的水是最有效的健康习惯和方法,喝水要慢慢喝,保持定力。体内缺不缺水以观察我们排出尿的颜色为准。

  2、食物。以清、淡、简单的素食为标准,尽可能少吃肉食。蔬菜瓜果也要适应季节的来吃,反季节的少吃,这样才能减少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image.png

 

  (三)生活习惯:养成规律

  1、沐浴。讲究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水温不要太热,经常用毛巾擦擦背。平常就要注意脚的保暖。

  2、睡眠。养成按时睡觉好习惯,每天晚上到了10点就睡。

  3、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心要静,身要动。身体不要久坐、久睡。走路时不宜太急,放松身体有节奏行走。

  4、多思。多思不是忧虑,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平时要多用脑,学习新鲜事物,开阔眼界。让我们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多用脑的人年轻。

  

image.png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