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脂溢性脱发能治好吗?怎么治?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脂溢性脱发成为目前脱发类最常见的类型占95%左右。也被称为雄激素性脱发,男女均可发生,在男性称为男性型脱发,在女性称为女性型脱发。

  据调查显示,4名中国男性中可能会有1名患有男性型脱发。目前全国脂溢性脱发男性患病率约21.3%,多在20-30岁左右发病,其中80后患病率占38.5%,90后患病率占36.1%。

  到底什么是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脱发,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痛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头发细软,有的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开始逐渐自头顶部开始脱发,蔓延及额部。头皮油腻而亮红,结黄色油性痂。一般在20岁左右开始出现额、颞、顶部的进行性缓慢脱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

  脱发调研数据显示: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脂溢性脱发?

  你是否也有以下症状

  

 

  第一点:头皮明显出现油腻

  头皮出油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称之为脂溢性脱发的一个原因。毛囊中的皮脂腺不断的分泌出油脂,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脂肪酸,油脂分泌的量受到人体性激素(雄性激素、二氢睾酮和睾酮素)。正常的情况下人每天可生产1到2克的皮脂。但当人体受到外部刺激、心理影响、休息不正常、饮食习惯等影响,皮脂分泌量会增加。很多人,认为是油脂分泌过旺阻塞了毛孔,从而引起脱发。其实并不是这样。

  特别提示:头皮油腻的人并不一定会脱发,而大部分雄激素脱发人群基本都会有这个并发症状。

  第二点:出现炎症

  头皮油腻会导致皮脂溢皮炎、毛囊炎等症状。脂溢性皮炎一般会发生在头皮以及眉毛等皮脂腺比较丰富的部位,患病部位会出现了淡红色斑,覆盖着油腻性的鳞屑,形成热燥、瘙痒的症状。毛囊炎基本损害是红色丘疹,其中心会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成脓点,发炎发痒结痂。毛囊炎这个疾病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而造成的。这两种皮肤炎症一般多发于雄激素脱发患者。

  第三点:头发逐脆弱变细

  头发逐渐变细、易掉,这也是雄激素脱发的一个特征。因为雄激素脱发有一个很长的退化过程。这个跟毛囊退化的机制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毛囊生长状态逐渐受损所致,所以这些毛囊长出的头发,会先慢慢变细,后直接脱落,因为该处的毛囊已经完全萎缩丧失生发能力了,这个退化过程会持续很久。

  自我测试方式:

  每天掉发100根以上,就是是一个警告的信号。可以用伸开的五指,从面前缓缓上推至头发根部,手掌紧贴头顶,并拢五指夹紧头发,往上用力提拉头发,重复6-8次,如果手指缝里夹掉的头发每次都有3、4根以上,那么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看诊,有必要的话,做相对应的检查。比如毛囊检测和激素六项检查。

  什么样的男性会得脂溢性脱发?

  首先,我们要知道男性患脂溢性脱发,除了由父辈祖辈遗传的,真正的元凶是双氢睾酮(DHT)),它是由睾酮(T)与5α还原酶结合形成的,是导致男性型脱发的重要原因。

  男性头顶部的头发对雄激素比较敏感,容易受到雄激素作用。这些部位毛囊中的毛乳头含有大量的5α-还原酶,能将睾酮(T)转化生成双氢睾酮 (DHT),DHT作用于毛囊后,使得毛囊发生萎缩和退化,头发就开始掉落,最后形成了脂溢性脱发。

  此外,压力大、睡眠不足、暴躁不安,都会间接使男性容易患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如何治疗?

  目前脂溢性脱发没有根治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治脱方法,才能控制脱发速度,甚至能达到恢复满头秀发的效果。

  简单一张图,我们就可以了解

  

 

  临床上脂溢性脱发的有效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非那雄胺片。

  非那雄胺属于5-α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原理为阻断双氢睾酮(DHT)的生成,治男性型脱发有效性较高。据了解每日1mg非那雄胺可使内体DHT水平降低约70%。

  非那雄胺吃多久能见效?多久能停药?

  一般患者服用非那雄胺3个月后,头发脱落开始减少,头发质量和数量有所改善;6个月后,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连续服药一年以上能到达预期治疗效果。

  百达英非那雄胺片,用于治疗轻、中、和中重度男性型脱发。建议患者遵医嘱每天服用百达英非那雄安片,坚持持续用药以解决男性脂溢性脱发的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脱发问题得到缓解或有效控制时,我们不能自行停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脱发症状改善的程度来决定继续服用还是停药。

  日常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饮食,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头顶大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