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刘秀峰教授专访 | “T+A” 联合疗法开启肝癌治疗 “免疫+”新时代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肝癌是全球第三大肿瘤致死病因,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中国肝癌患者首次诊断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12% ,患者生存状况亟待改善。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一线免疫联合方案,“T+A”免疫联合疗法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21年1月9日,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联合贝伐珠单抗(“T+A”联合疗法)肝癌适应证上市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开启了中国肝癌免疫联合治疗的新时代。对此,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内科副主任刘秀峰教授,为我们介绍HCC治疗的现状及“T+A”联合疗法对中国晚期HCC治疗格局的影响。

  

 

  医脉通:我国是肝癌的重灾区,患者的需求面临巨大挑战。您能否介绍一下HCC治疗的现状,以及目前面临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刘秀峰教授:我国人口仅占全球的18.4%,但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5.4%,死亡病例占全球的53.9%,的确是肝癌的重灾区。调查显示,我国约70%的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即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使进行根治性手术,5年内仍有约70%的患者出现转移或复发,很难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所以,肝癌防治亟待我国政府、企业和研究者共同努力。

  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们接种了乙肝疫苗,但乙肝患者的基数还是很大,早诊早治非常重要。在晚期肝癌治疗领域,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放疗、化疗等效果都不太理想。近年来,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肝癌的单药治疗模式,掀开了肝癌系统治疗的新篇章。得益于晚期肝癌治疗领域的进步,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启示着我们去思考如何在早期肝癌中布局,甚至在辅助/新辅助治疗阶段联合系统治疗,来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

  医脉通: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如火如荼。在您看来,免疫治疗在 HCC 系统治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刘秀峰教授: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意义重大。早在2017年,免疫治疗单药就已经在美国有条件批准用于肝癌二线治疗,有效率为15%-20%,但随后的III期临床研究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与我们中国肝癌患者的入组比例有很大关系。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病因,因此免疫微环境也存在差异。中国约77%的肝癌源于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其免疫微环境中有大量的免疫抑制因素,含有大量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从治疗角度看,应该用免疫联合的方式,一方面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让血管正常化;另一方面减少Treg细胞、MDSC细胞的参与,恢复人体的免疫机能,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正是在免疫联合治疗这样强大的理论支持下,“T+A”联合疗法的III期临床研究才能获得成功,相信未来这样的联合治疗模式会越来越多。

  医脉通:基于 IMbrave150 研究数据,“T+A”联合疗法已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 HCC 患者。您认为 IMbrave150 研究对我国肝癌现有治疗格局和临床实践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秀峰教授:我国肝癌患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母婴传播多,治疗棘手,预后恶劣。“T+A”方案改变了我们中国肝癌患者的单药治疗格局,对于今后免疫联合治疗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布局肝癌的免疫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目前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尚未找到,但如果能排除对于免疫治疗可能无效、可能出现超进展,以及可能出现严重免疫相关毒性的肝癌患者,“T+A”就有望产生很好的疗效。同时,患者的肿瘤负荷,尤其是肝内肿瘤负荷不能太大,例如门静脉完全堵塞、大量腹水、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免疫治疗后,容易出现大出血、肝性脑病等不良反应,需要特别注意。所以布局免疫联合治疗时,疾病的进展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此外,我们也正在探索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甚至用免疫微环境表达谱来预测“T+A”类似的组合是否有效。

  医脉通:“T+A”方案作为目前唯一获批的一线免疫联合疗法,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期上的突破是史无前例的。能否请您对“T+A”方案给肝癌患者带来的总生存期(OS) 获益,进行解读和评价?

  刘秀峰教授:“T+A”方案使晚期肝癌患者尤其是中国肝癌患者的OS明显延长,这是前所未有的。IMbrave150研究的501例患者中,中国有194例,约占40%。我认为该研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中国肝癌患者的参与。由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背景,中国肝癌患者相较于欧美、日本患者,更适合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联合治疗在中国患者中的OS延长尤为显著。

  根据IMbrave150在本月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发布的最新数据,对于晚期肝癌患者,“T+A”方案可降低死亡风险34%,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9.2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3.4个月(HR=0.66; 95% CI: 0.52-0.85);在中国亚群中,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4.0个月,与此前标准方案的11.4个月(HR=0.53; 95% CI: 0.35-0.80)相比,实现了翻倍,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当然,除了延长生存期,肝癌治疗还需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IMbrave150试验的高质量PRO结果显示,“T+A”方案可使患者报告的身体及角色功能和关键症状的恶化明显延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安全性也与此前单独用药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未发现任何新的安全信号。

  医脉通:您认为“T+A”联合疗法在临床实践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例如治疗人群的选择、临床路径的调整、治疗过程的管理等等?未来前沿研究又有哪些方向值得探索?

  刘秀峰教授:IMbrave150研究掀开了晚期肝癌免疫联合疗法的新篇章,也是晚期肝癌治疗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哪些人群适合这种治疗,还需要探索。肿瘤免疫治疗一方面要做真正的科学研究,在布局免疫治疗之前,了解免疫景象,来调整免疫治疗方式;其次,采用“T+A”治疗后,一部分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如何结合局部治疗使患者进一步获益,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肝癌的局部治疗手段非常多,需要多学科的参与(MDT),如放疗科、介入科、肝病科、肿瘤内科、外科、肝移植、消化科以及射频消融科。对于中晚期肝癌,我们可以考虑先进行系统治疗,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局部治疗。

  近年来,肝癌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MDT平台,医生可以互相了解专业之外的知识。但是MDT之后还要进行跟踪随访,关注患者的整体治疗流程。肝癌MDT不仅要打破学科的壁垒,还要进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真正目的,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

  关于肝癌治疗未来的探索方向,首先是要找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疗效。第二,要借助新的手段来推行精准化的免疫治疗,如单细胞测序等。第三,我们要真正地了解病因,肝癌是怎么发病的,怎么转移的。第四,肠道微生物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免疫治疗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探讨的话题。此外,在免疫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于乙肝病毒、门脉高压、肝硬化等基础肝病,治疗之后的并发症以及营养状况等都需要进行管理。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很多内环境的因素,只有进行综合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