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映美医疗|关于氧疗的那些事,看这8个知识点就够了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说起氧疗,不少朋友都知道氧疗对很多慢病能起到较好的呼吸支持作用,又因为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朋友都选择在家中准备一台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

  但对于氧疗究竟适合什么人?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吸氧?氧流量是什么等这些具体的概念,很多人还是比较陌生。所以,今天带大家系统地了解关于氧疗的八个关键知识点!快来做笔记吧!

1.png

  NO.1 氧疗应用场景

  缺氧性疾病辅助治疗

  肺部病变:哮喘、慢阻肺、老慢支、肺心病、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呼吸道、肺不能进行正常的通气及气体交换,会出现缺氧。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急性心梗、心绞痛、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有效地把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会出现缺氧,补氧可以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预防猝死性冠心病。

  高原补氧

  生活于环境氧不足地方的人群在低氧环境(高原)引起机体缺氧可以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保健氧疗

  不少朋友因学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等问题,导致身体处于缺氧的状态,进行日常保健氧疗,可迅速恢复血氧饱和度,增强大脑供氧,保持精力,提高睡眠质量。

  NO.2 氧疗的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提高血氧含量(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改善症状,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NO.3 缺氧的依据

  缺氧程度的判断主要是根据PaO2、SaO2和症状

  轻度:血氧含量>6.6kPa,动脉血氧饱和度>80%,手指、嘴唇等无青紫

  中度:血氧含量4-6.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60-80%,手指、嘴唇等有青紫,呼吸困难

  重度:血氧含量<4kPa,动脉血氧饱和度<60%,有明显青紫,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

  NO.4 吸氧的流量

  掌握吸氧浓度、氧流量至关重要。

  低流量吸氧:1-2L/min,低流量、长时间吸氧适合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中流量吸氧:2-4L/min,中流量吸氧适合心脑血管病人和孕妇及保健人群吸氧。

  高流量吸氧:4-6L/min,高流量适合需医疗急救的严重低氧血症病人。

  NO.5 吸入氧浓度

  指人体吸入气道前的空氧混合气体中氧气所占的百分比,我们从在空气中吸入的氧浓度约为21%,一般长期氧疗以30%的吸入氧浓度为宜,根据《ICU主治医师》给出的换算公式,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升/分)×输出氧浓度。

  NO.6 常见的供氧设备

  常见的供养设备有便携氧气筒、氧气袋、制氧机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居家氧疗更多用的是家用制氧机,不仅使用便利,老少皆可用,还能避免交叉感染,安全可靠。

  NO.7 吸氧的操作方法

  单侧鼻导管法:用湿棉签清洁鼻腔,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三分之一。

  双侧鼻导管法:擦净患者双侧鼻腔,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侧鼻孔内,深入1cm,用松紧带固定,适用于长期使用。

  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将患者的鼻孔及口盖住,用松紧带在头上固定至耳垂的三分之一。

  NO.8 吸氧时需要观察的要点

  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

  定时检查氧流量,以保证正确的给氧量。

  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以防止鼻塞堵塞。

  这又要湿化,又要检查氧流量……听起来,居家氧疗也太麻烦了吧!不不不!其实只要你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制氧机进行氧疗,就能减少很多的麻烦!

  比如说使用省心省力的映美便携式医用制氧机。映美便携式医用制氧机采用脉冲供氧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与呼吸生理状态同步,减少对鼻腔的冲击,鼻腔不干不痒,吸氧更舒适,且无需配置湿化瓶,避免出现滋生细菌等情况。

  与此同时,映美便携式医用制氧机还是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氧浓度93±3%,同时等效3L/分钟,满足中低流量氧疗需求。其体积小重量轻,内置优质锂电池,续航长,给用户提供便捷与安心的自由吸氧体验,适用于呼吸或心脑血管系统等缺氧性疾病的氧疗、中老年人保健与高原旅游等场景。

2.jpg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