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燕窝化学漂白黑幕

来源:panjk.com | 发布时间:2010-08-18 16:03:04 | www.chinesejk.com

  燕窝形成后数个月才能采摘,表层蛋白质自然会有部分程度不同的氧化,经漂白的成品通体颜色一致,未经漂白处理的还保持着天然的色差。

>>>进入《燕窝黑幕揭露大全》

  ——商家误导话术及揭秘——

  常见误导话术

  “燕窝本来的颜色就是白色的”

  “燕窝的颜色白,是因为我们用的原料高档”

  “我们销售的是苏门燕窝,苏门燕窝就是很白”

  “请闻一闻味道,本店产品绝对没有化学处理过”

  “绝对没用双氧水进行过漂白”

  话术揭秘

  燕窝确实是白色的,但其白色犹如象牙之黄白色,而非雪白、乳白或者纯白,且各个部位颜色深浅不一,间或有黄色区域。燕窝的颜色和产地并无直接关系,而与采摘时间和燕窝内的环境关系较大,能够做成完整大盏的采摘时间一般不低于3~4个月,多数属于所谓的老巢,原料本身不可能很白。只有刚刚吐好尚未孵卵的燕窝才会显得更为白净一些。

  燕窝的漂白已经有完整的技术手段,不可能还有任何残留药物的味道,况且双氧水本身特性即为无色、无味、易挥发,其有害物质源自双氧水所含的重金属杂质以及双氧水对燕窝活性成分的钙化。

  为了降低成分,业内现在广为应用另外一种更具漂白性且容易操作的白色化学粉末,俗称燕窝漂白粉,具体成分尚且未完全公开。

  ——行业内幕与现状事实——

  行业内幕

  除非刚刚吐好,未用于孵化和长期氧化的新燕窝,燕窝的颜色无法保证通身洁白,燕窝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会使燕窝的颜色受到影响,

  一、燕板和燕角接触处,会有木板的渗色,尤其是一些新燕屋;

  二、燕窝顶棚的水珠滴落划过,会形成黄点;

  三、燕窝在燕窝内由于光线、湿度等差异,形成的不均匀氧化;

  四、小燕子啐啄出壳后,蛋壳中的残留液体渗透等。

  为了满足大众市场追求燕窝净白一致的非理性需求,不良加工商以前多采用高浓度工业双氧水对污点或者色差处进行点漂,尽量提升燕窝的卖相。

  随着造假经验的积累,一些地下研究所生产出supernol和superwhite等化学药剂,前者有超强的渗透型,可以漂白燕窝肉质里面的杂质,后者有超强的腐蚀性,可以瞬间将燕窝表层蛋白质钙化为白色,这两者已经成为现代燕窝加工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化学试剂。

  燕窝的白净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摘日期,在空气中氧化时间越长的燕窝的颜色越深,最白的燕窝应该是燕子刚刚吐完窝还没有进行产卵孵化时的新燕窝,而这时的燕窝一般都比较小(多数在两指以内)。

  搁置环保因素不谈,此时采摘燕窝在经济上是很不划算的,除非在特定时间内燕子特别多,比如印尼动乱时,爪哇岛大量的燕屋遭到武装洗劫,受惊吓的金丝燕从爪哇岛成群结队的迁居苏门答腊,在此之前,苏门的燕屋很少,一时间苏门岛金丝燕多得不得了,燕农根本无须担心可持续性采摘的问题,所以造成了中国坊间所传说的苏门的燕窝更白,品质更好的误传。随着金丝燕群落的稳定,苏门岛燕窝的采摘周期也逐渐变长,其色泽也和爪哇岛生产的燕窝趋于一致。

  现状事实

  ◆ 大陆市场里盒装大盏(均重在6.5克/盏以上)95%以上经过漂白处理;

  ◆ 燕窝经过漂白后,再涂抹食用胶会更不容易被检查出来;

  ◆ 漂白使用的化学药品除双氧水之外,supernol和superwhite成分不详;对健康有何危害暂无定论;

  ◆ 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低价燕碎、燕角、燕条等,绝大部分是低品质原料经过漂白、化毛、挂浆等多道造假工序生产出来的低营养活性、高潜在健康危害的劣质品。

  ——消费者热门问答——

  “如何快速判断燕窝是否经过漂白”

  不能简单地从燕窝的白色成度来判断燕窝是否经过漂白,以下是一些经验方法,供大家参考:

  1、同盏燕窝的色差。燕窝燕角部分颜色偏深一些,外侧色差大,外侧总体颜色比内侧深;

  2、有无污点处理痕迹。很少有燕窝没有受到任何形式污染,漂白的燕窝看不到污染处理的痕迹,未经漂白的燕窝在污点处挑除的力度会加大,往往留下大的裂缝或者不规则的椭圆孔洞等

  3、未经漂白的燕窝颜色在白—黄之间不规则过渡,且燕角等密实处滑亮如牛角,经过漂白的燕窝由于经过钙化,光泽度较差。

  编辑南方:本文谨献给广大妈妈和孩子。

  平安健康网 健康服务专家

(编辑:庆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