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良性腺增生患者的药物选择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16 09:29:22 | www.chinesejk.com

  案例:

  家住番禺区洛溪新城的赵先生,今年62岁,退休后经常和老友聚会,日子过得挺丰富多彩。两个月前发现夜尿频多,有时一晚达10多次,当时也没太在意。近来感到排尿须用很大力气,还伴有尿痛,排尿不尽的感觉。

  诊断:前列腺增生

  有的患者还伴有痔、脱肛、血便、疝和下肢静脉曲张等多种并发症。可见,前列腺增生症已严重影响了老年男性晚年生活质量。

  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方案无疑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而且手术要求严格的适应证,随之可能还会出现并发症以及后遗症,因而只有少数患者适合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理疗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当前广大患者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很多,但正确地选择这些药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以及患者的其他合并疾病综合判断。

  一、激素类及抗激素类药物

  雌性激素类药物:雌激素能反馈性抑制雌激素的分泌,有抗雄激素作用,可使前列腺腺体缩小,质地变韧,可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代表药物为己烯雌酚、氯烯雌醚、雌三醇等。

  抗雄性激素类药物:常用药物为环丙孕酮。作用机制:此药物对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可使血液中雄性激素水平降低,从而改善因前列腺肥大而导致的尿道梗阻所造成的症状。连续服用2~3个月,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阻滞剂

  人体前列腺对α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比膀胱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都可以导致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急性尿潴留,而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松弛前列腺组织和膀胱平滑肌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缓解梗阻,使排尿畅通。它适用于改善前列腺增生致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的改善,使残余尿量减少。

  1、非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酚苄明:一般服用几个月可见效,但往往伴有疲倦、乏力、鼻塞等症,以上副作用在停药几天后即可消失,但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慎用。

  酚妥拉明:与酚苄明的作用机制相同,属同类药品。它是一种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因本药也为抗高血压类药物,且口服吸收不良,需稀释后静脉用药,因此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内虽有α1、α2两种受体,但前列腺细胞内主要是α1受体的作用,且前列腺内含有98%的α1受体,并存在于前列腺基质内,故临床上用此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更有针对性。其代表药品有哌唑嗪、曲马多嗪、特拉唑嗪等。目前特拉唑嗪应用较广,副作用有直立性低血压,因此一般首次从小剂量开始。

  3、高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药,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阻滞尿道、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平滑肌上的α1A受体,抑制其前列腺增生,以改善前列腺增生而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有效率高达85.1%,其代表药物为:坦索罗辛(哈乐)。

  三、中药及花粉制剂

  前列康:该药是从花粉中提取制成口服片剂,作用机制:该药可使增生的前列腺体腺腔扩大,体积缩小,改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后滴沥症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

  前列通:本品为黄芪、琥珀、车前子、肉桂、蒲公英、王不留行等中药合成制作的片剂,主要作用于前列腺增生症而引起的尿潴留、尿频。

  护前列:本品为锯叶棕浸膏和紫锥花叶浸膏,其作用机制是消除膀胱和前列腺黏膜充血,增加细胞吞噬能力,抗感染力强,常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增生症。

  此类药物还有前列平、伯泌松、通尿灵、前列欣、舍尼通、尿通等等,在本文不一一列举。

  四、5α-受体还原酶抑制剂

  研究证明5α-受体还原酶在前列腺中,促使睾酮转为双氢睾酮,因而造成前列腺增生肥大,其抑制剂即可使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组织退化,细胞凋亡,肥大的腺体缩小,以改善排尿困难等。其代表性的药物为爱普列特、非那雄胺(保列治)。它们的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和生殖道症状。

  五、抑制胆固醇类药

  因在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胆固醇及其代谢物可导致组织坏死,再经内分泌刺激组织再生而引起前列腺增生。此类药物可减少肠肝循环中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减少其在前列腺中的积存,达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代表药物为甲帕霉素、强力甲帕霉素。

  尽管现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很多,但是目前前列腺增生症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而在药物治疗上仍然是以改善和缓解症状为主,对那些症状严重、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手段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地考虑手术治疗。

(编辑:南亚)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