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入凡间的宝宝,不带来抑郁
抑郁是很多新妈妈都要过的一道关卡,似乎上帝给了女人可爱的宝宝,就要暂时收走女人的快乐。其实,只要有些防范举措,翩翩而来的天使宝宝,完全不会给你带来抑郁。
晓鸥两个月前喜得贵子。欢喜了没两天,家人就发现晓鸥的情绪不对劲儿:每天晚上听到宝宝的哭声就惊跳起来,照顾宝宝吃奶稍有呛咳就烦躁不安,白天家人的嘘寒问暖换来的确是她泪水涟涟。问她原因她说是睡不好觉,心里难受。家人觉得她的压力大,就尽量把所有照顾宝宝的事情承担下来,包括晚上带宝宝都被婆婆包了,只是喂奶时给她送过去。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晓鸥的状况并不见好转,焦虑加重,一到喂奶的时间就哭,家人无奈劝她放弃母乳喂养,晓鸥便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这下大家都不知所措了,于是向精神科医生求助。医生说晓鸥这种情况是产后抑郁症。
抑郁为什么老纠缠新妈妈?
医生认为,妊娠和分娩使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大起大落,所以处于孕产期的女性是心理疾病的易感群体。另外,这个阶段特殊的心理应激则对抑郁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抑郁怎么能远离处在特殊时期的女性呢?
特别防范一: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发生抑郁的比例是最高的。从心理因素上看,这显然与新妈妈们缺少生育的心理准备和经验有关。怀孕期间伴随的生理反应如恶心呕吐、身体沉重倦怠以及体型的改变都可能是准妈妈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初次怀孕的准妈妈都盼着快些结束妊娠,觉得宝宝出生后这些讨厌的感觉就会消失了,却很少有人想到宝宝出生后会有哪些困难要应付。
于是,产后的新妈妈们恨不得把宝宝再塞回肚子里去的想法就不足为怪了。她们所面临的困难包括不会喂养宝宝,不知如何适应婴儿时断时续的睡眠节律,不了解发生在宝宝或自己身上的一些正常变化,不会与照顾自己的人沟通自己的需要等等。这类最常见于新妈妈的问题直接导致她们在产后一周内的抑郁发生率直逼1/3~1/2。
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的产前教育、咨询和产后及时到位的支持得以解决
特别防范二:情感支持匮乏。青青在产后第三天就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而到两周后只能恨恨地重复几句话了,其中重复最多的就是婆婆在她分娩时说的活“做女人哪有不给老公生宝宝的?谁不疼就能把宝宝生下来?”这种状态使她不得不住院治疗。
要知道,来自亲人的理解和关爱,对新妈妈顺利渡过这段心理脆弱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过去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人,“母以子贵”,靠生育来获得地位和价值感的话,现代女性就大为不同了,经济上的独立和心理上的自主使孕育宝宝成为了现代女性对婚姻和爱情的认可和承诺。
基于这样的理解,亲人应对新妈妈在孕产期间感受到的不适给以安慰和鼓励,并且要尊重她们的感受,而不是视为小题大做。多数时候,婆媳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使这种情感的沟通难以达成,这时丈夫的重要性就极端突现出来了:即使婆婆出言不逊,作媳妇的大都能忍受,不过一旦丈夫不理解或忽视妻子,一定被她视为绝对的背叛!所以丈夫对妻子充分的尊重和同舟共济是保证新妈妈顺利过关的最有力的做法、特别防范三:睡眠缺乏。新生儿每天睡20个小时以上,然而,婴儿的睡眠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深沉和持续,他们的睡眠是片段的,也没有成人的昼夜节律,有些特别的宝宝更是离开妈妈的怀抱就无法入睡。所以,当新妈妈们期待伴着宝宝睡上一大觉时,往往发现自己会“无数次”被婴孩的哭声唤醒,而待宝宝的问题解决r,心满意足地再次入睡后,自己却再难入睡。
如果这样折腾数日还不能找到和适应宝宝的规律,又得不到切实的帮助,筋疲力竭的妈妈变得抑郁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女性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出现的产后抑郁症状在宝宝的睡眠比较有规律后得以明显缓解。所以,在宝宝出生第一年内教给新妈妈们如何调节自己的睡眠节律去主动适应宝宝的睡眠规律,保证她们有足够的睡眠会对预防产后抑郁有很大帮助。
专业人士是新妈妈的守护神
针对新妈妈的抑郁情绪和相关症状。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安全有效地被应用。只要到正规的专业机构就诊,完全可以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准妈妈 留心产后忧郁症
- 下一篇:产后护理——让产妇快速恢复健康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