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怎样治疗前列腺增生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2-19 09:51:08 | www.chinesejk.com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亦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前列腺在男性45岁左右开始出现两种趋势:一部分趋向于萎缩,另一部分人则趋向于增生,腺体体积渐渐增大,形成了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

  1.激光治疗

  激光对软组织具有凝固、焦化和气化作用。本法利用激光的能量密度高、瞬间能使温度达400℃~1000℃的性能,将局部组织快速烧灼和气化。本方法操作方便,治疗中基本无出血,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现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2.前列腺注射疗法

  应用硬化剂经会阴直接注入前列腺,使前列腺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从而使腺体缩小,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药物后病人前列腺肿胀,疼痛比较剧烈,也可出现尿潴留或膀胱炎、尿道炎等并发症。注射硬化剂还可引起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粘连,给日后手术带来困难。 (

  3.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是在前列腺局部产生深低温(-160℃~-180℃) ,使前列腺组织脱水,局部小血管痉挛,血流凝滞,血栓形成,从而使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脱落。本疗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试用于无法耐受开放手术者。

  4.微波疗法

  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的热凝固原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置入膀胱镜微波放射极于前列腺尿道部,以70~100瓦输出强度照射,治疗后病人排尿情况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5.气囊扩张疗法

  在尿道粘膜表面麻醉下,利用气囊管,扩张前列腺尿道部,气囊充盈可达3个大气压。本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确有疗效,且操作简单, 病人痛苦小,术后几乎无并发症。

  6.药物治疗

  根据与前列腺增生症症状相关的三方面病理变化,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亦相应分为三类:

  A、作用于胆碱脂酶的药物;泌尿灵(盐酸黄酮哌酯),口服每次0.2___0.4克,每日三次。

  B、a1受体阻滞剂:第一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非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竹林胺),口服每次5—10毫克,每天一次,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鼻塞、头晕、乏力及直立性低血压,停药后即可消失。第二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每次口服2毫克,每天2次;桑塔(阿呋唑嗪),每次口服2.5毫克,每天三次;高特灵(特拉唑嗪),口服每睡前1次,每次2毫克。不良反应比第一代小。第三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超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哈乐,口服每次0.2毫克,每日1次,性能比前两种更好.

  C、缩小前列腺体积的药:前列康,为花粉制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通过调节性激素代谢以缩小前列腺体积和改善有关症状,口服每次6片,每天3次;甲帕霉素(益列康宁),可抑制激素在肝肠循环的吸收,通过降低激素水平来改善症状,口服每次一无是处片,,每天3次;保列治(普;罗斯卡),为5a—还原酶抑制剂,口服每次5毫克,每天1次;舍尼通(普适泰),为裸麦花粉提取物,可抑制双氢睾酮与其受体的结合,口服每次375毫克,每日二次;伯泌松,可同时抑制5a—还原酶和磷脂酶A2,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可抗炎抗水肿,口服每次160毫克,每日2次;通尿灵,为成纤维细胞及其生长因子抑制剂,为非洲殿果木提取物,口服每次50毫克,每天2次。

  D、中药治疗:以活血化淤,清热利湿为主。

  7.手术治疗

  对于前列腺增生症,残余尿经常超过60毫升或经常发生尿潴留及感染的症人,外科手术仍是重要的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为使用最多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膀胱有全并症者;

  B、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单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体积较大者;

  C、耻骨后尿道外前列腺切除术(即MADIGAN手术)可较好地保持尿道的完整性;

  B、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适用于腺体重量在60克以下不愿行开放性手术或有严重合并症而不耐受开放必手术者。

  D、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适合于合并有较严重心肺疾患的患者,目前应用较少。

  对于不耐受开放性手术者,还可施行单纯性膀胱造瘘术。

  8.尿道支架

  即记忆合金支架,目前主要为钛镍合金。本支架具有40度以下任意塑形,在37度迅速复原的特点,为螺旋支架,一般在膀胱镜下放置部位很关键。开始可有尿失禁等反应,约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消失。

  9.前列腺扩裂器

  将前列腺扩裂器(自动定位)插入膀胱,作简单的操作盘旋转,即可迅速使扩裂器准确的置于膀胱颈口和前列腺尿道,前列腺联合完全裂开,而不损伤外括约肌,但中叶突入膀胱者不宜应用。

(编辑:南亚)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