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启动 大医院排队控制半小时内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1-02-28 11:53:55 | www.chinesejk.com

  深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

  在非流行性疾病高峰期——大医院门诊排队控制在半小时内

  公立医院改革,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深圳究竟如何改?这一问题总算有了初步解答。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公布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方案》,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

  目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而公立医院改革又极为复杂。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表示,改革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形象地说就是“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

  每个功能组团都有一家三级公立医院

  长期以来,深圳的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罗湖、福田两区。甚至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南山区,直到今年才有首家三甲医院挂牌。而在宝安、龙岗两区,医疗资源更显匮乏,导致黑诊所滋生。

  此次,公立医院结构布局调整,将以“四大新城”和原特区外卫生资源薄弱区域为重点。目标是2015年,每个城市功能组团都有1家三级公立医院。方案也重点提及公立中医院改革,完善中医医院、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规划布局,设立中医药专项资金,深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让老百姓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特色。

  此次方案表示,将在专科医院服务体系上将根据本市居民的疾病谱和服务需求,完善妇产科、儿科医院布局,加快发展口腔、肿瘤、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医院。

  而医疗机构联网运营,健全医疗体系分工协作机制是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点。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表示,将以各城市功能组团内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为中心,并按分片转诊、分级诊疗的原则,疏通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之间、三级医院和下级医院之间转诊的“绿色通道”。对口医院之间建立远程诊疗系统,推行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

  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向专科转型

  此次工作方案,推出不少惠民便民措施。从去年年底起,参加综合医保的200多万持社保IC卡的市民在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七家公立医院就医时,只需一刷社保卡,就可便捷完成挂号、结算和查询健康档案功能。而根据此次方案,“居民健康卡”年内将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并将在民营医院推广。

  根据方案深圳将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向专科门诊转型,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三级医院70%以上的门诊量为专科门诊。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表示,今年年内选择若干家医院实行试点。通过有效分离普通门诊,使大医院在非流行性疾病高峰期,门诊排队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而与之相关联的是,深圳将进一步推动“社区首诊”,引导市民“小病到社区”,要求到2015年,社康中心首诊人数达到全市门诊总量的40%以上。

  如何让老百姓尽量少花钱看病?在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上,深圳将逐步推行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而今年年内,三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至少分别选择10个、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深圳还下了硬指标,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门诊平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用年递增率不高于4%,确保其“两费”标准低于全省医院平均水平。

  如何让老百姓看好病?根据方案,年内,所有三级公立医院服务窗口都要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开放性的医疗服务公共评价平台。

  多点执业放宽至主治医师

  深圳提出,在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医改方案提出,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重点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全科医师的收入水平。

  方案表示,聘用与在编人员的绩效工资同工同酬,制定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控制标准,根据各单位的工作量、工作复杂程度适当增加人员编制。空编较多的单位要尽量吸纳优秀的临聘人员入编。

  深圳市卫人委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此次改革方案,将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条件放宽到主治医师,增加多点执业的地点数量,还将建立医师多点执业交流信息平台,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

  此次改革,深圳卫生部门将积极协调省、市价格主管部门,以合理补偿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为基础,在总体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治疗等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和治疗项目价格。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