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的长寿之道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年逾百岁 ,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笔耕不辍。先生文人雅士的淡泊朴实和宽厚、深情重义的仁者风范,使我们领略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
生命达观大智慧
已逾百岁高龄的季老,依然身轻体健,思维活跃,吐字清楚。在谈及养生秘诀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养生无术是有术。”季老的养生术是和宇宙融为一体的“大智慧”,是他那平和、博爱的胸怀和“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的心态。他说:“待人要真诚,不虚假,且能容忍;凡事想开一些。人的一切要合乎科学规律、顺其自然,不大喜大悲,不多忧虑,最重要的是多做点有益的事。”
季老有一篇短文,叫《做人与处世》。他在文章里写道:“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小处也显大风范
季老之所以被世人敬仰,不仅由于他卓越的学术地位,更在于他不凡的人格魅力。对不平之事,他仗义执言;对晚辈后生,则极力扶持。与他谈话,不论你的身份地位,也不管你学问深浅,他从不会随便打断你,每次都等你说完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长期以来,慕名找季老写文章、采访、题字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好几拨。工作人员为了季老的健康,有时不免找些理由“挡驾”。一日,北大一位退休的张老师来找季老为他的书写序。工作人员“挡驾”说季老不在,张老师只好悻悻离去。不料屋外的“交涉”被屋里耳聪的季老听到了。他从阳台来到屋外,请张老师进来,并爽快地答应挤时间为他的书写序。事后,季老对工作人员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对社会有用,我做研究对人有用,为人写序也是对人有用。人家需要,你能做而没有去做,心里会过意不去。”
简朴生活坦诚心
季羡林的生活俭朴简单,即使身为知名教授,仍是一贯的布衣粗食。有一次,一位新入校的学生见他的穿着如工友,请他看管行李。第二天开会时,才发现他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东语系系主任。
他的饮食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季老每天都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可他用的竟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买的19寸电视机。生活上极其简朴的季老,却将一笔又一笔节省下来的工资和稿费慷慨地捐献给家乡学校,捐献给家乡建卫生院。
季老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看书。他藏书多达几万册。在梵文和西文书籍中,有些书堪称海内孤本。对这么多的书,季老坦白地说,他只看过极少的一点,但他非常欣赏鲁迅所说的“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
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季先生正是因“为”而健,因“健”而康,因“康”而寿。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学术的生命,若两个生命都充满生机,可谓不老。
养生之道三个“三”
季老有个“三不”戒律:不生气、不嘀咕、不运动。不生气、不嘀咕是基本的养生之道。“不运动”则似乎与“长寿在于运动”的说法相悖。实质上,“不运动”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养生法。养生最讲究的是心态,想活动就活动活动,不想运动就不要勉强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心情乐观、心态平和的自然状态。这样可能比强制性的运动好得多。
三上:季老是珍惜时间、用足生命的典范。他大量的著作是利用“三上”的零星时间写成的。季老的“三上”指的是会上、飞机上、路上。“会上”是指提前到会、会中空闲、会后休息的时间;“飞机上”是指长途外出,在飞机、火车、轮船上的时间;“路上”则是指步行的时间。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积少成多,充分利用起来构思写文章。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养生,大脑是人的司令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新陈代谢,就能使人青春永驻。
三余:季老对人说:“我开会之余仍然看书;看书之余,我就散步;在散步之余,许多联想、许多回忆就无端被勾起来了。”看书能修身养性;散步是最好的锻炼形式;联想暇思能使人入静、进入忘我境界。这些既是工作的好方式,也是养生的好方法。
不难看出,季老的养生法是适用于自己个性特点的。每个人有特定的职业和生活环境、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养生之道的最佳选择就是适合自己,任其自然。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林默予:银发返青的秘密
- 下一篇:走近欧阳中石先生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