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欧阳中石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高等学府第一位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高等学府第一位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生导师。如今,已经从他的绛帐内走出了一批学养深厚的弟子,使书法艺术研究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欧阳中石先生本人,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大家,他以行书深得东晋风流而著名,实际上他楷、草、隶、篆各体兼能且兼精,为此,国内外书法家求师其门下者,不可计数。欧阳先生更是一位多能的“杂家”,凡他涉足的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建树,并有佳作问世。他的著作,涉及了逻辑、音韵、京剧、文字、书法等,总数已有50多种。2000年2月,中国唱片公司又隆重推出了他的京剧音带和唱盘。启功先生曾有诗云:“三管齐挥书画诗,丹青之外见奇思。郑虔应逊今贤博,檀板轻敲乐句时。”后记:“中石先生并善,按拍可称四绝。”
我曾有过怀疑,纵然一个人的潜力无限,然似欧阳中石先生这样,风雨兼程几十年,在诸多领域均能获得骄人业绩者,实属罕见。欧阳先生是用什么样的神力,能汲取这么多知识并转化成为自身营养的?于是,我有意识地走近他,并顺着他的人生轨迹,作了一次认真的溯源探寻,答案渐渐清晰。
第一章
母爱难忘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欧阳先生曰:“我首先直接受益于我的母亲。”
欧阳先生1928年出生在山东泰安城。他的母亲叫路兴吾,是当时为数极少的毕业于女子职业学校的妇女。她话语不多,做事不紧不慢却很有条理,她善良、和顺、斯文,乐于助人,很有人缘。欧阳先生年少时,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极少回家,因生意不景气父亲也很少捎钱回家,所以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及抚育他和弟弟欧阳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责任全落在路兴吾的肩头。
路兴吾是位有远见卓识又很顽强自立的女性。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培养两个儿子学业的事从没有耽误过。欧阳先生五岁时,母亲就教他看图识字;上小学时,又舍近求远将他送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抗战爆发后,学校停课,举家从泰安迁回祖籍肥城县西徐村。为不荒废孩子的学业,母亲特地腾出自家私房,请来私塾先生,让两个儿子读家馆私塾。欧阳先生自小爱好广泛,母亲认为凡对孩子长学识有益处的事,一概给予支持。欧阳先生爱唱京剧,母亲就给他请先生教唱,她也跟着学戏;欧阳爱书法,母亲就又给他请先生。在当时生活很拮据的状况下,花钱请先生教唱戏写字,绝对属于一种让人费解的“破费”,可路兴吾却默默地承受着家族和外界的各种舆论压力,坚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1942年,欧阳先生非常争气地考入享有盛名的济南第一中学读书。路兴吾又将家迁到了济南。为了供孩子读书,她走出家门,到离家很远的成大纱厂教职工夜校。那个时代,一个普通妇女,靠自己的劳动养家度日,供孩子读书,实属不简单。
恰在此时,欧阳先生遇到了一次他认为有生以来的最大挫折。报考高中时,平时自我感觉不错的他,着迷地要报考本校高中。偏偏临场发挥不好,结果名落孙山。蓦然间,一个好学生的面子全丢尽了,他觉得很对不起含辛茹苦培养自己的母亲。然而,当他难过地向母亲讲述这一切时,母亲竟是那样的平静,她对他说:“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总有办法的。”之后,母亲又托人将他送到市中补习。欧阳先生怕出丑,便将原名“崎”改用了字“中石”,并一直延用至今。在那个年代,母亲能允许并接受儿子“以字行”,当为开通老人。正因为母亲的大度和豁达,重新唤起了欧阳中石的自信心,第二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回了母校并读完高中。此次波折也使欧阳中石成熟和开朗起来。后来每忆起这段经历,他总是幽默地说自己是“降班猴”。
再后来,欧阳中石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天津的大学。路兴吾又把家迁到了北京。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她每天早上早早背上布背袋去大菜场采购一些新鲜蔬菜,然后放在自家住的门洞里零售。为供孩子上学,她从没有因自己是个卖菜婆而感到低下。她的针线活儿也很好,全家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剪裁缝制,把两个儿子装扮得像模像样,把个日子调理得有滋有味。
母亲本本分分随人缘,母亲的不畏艰难安之若素,母亲的乐观豁达,成了欧阳中石做人处世的最好老师,使他养成了通达的思维,乐观的态度,善良而平易近人的品德。
第二章
恩师惠泽无限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欧阳先生曰:“我的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骄傲,就是在一生中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尽管这些老师教育我的时间有长有短,但他们给予我的惠泽则是无限的,也可以说指导着我的一生。回想起来仍感到很温馨、很甜蜜。”
欧阳先生自幼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他很小即学习京剧,求教的老师很多,学的门派和行当也多,最后则拜入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门下。奚先生有很深的文化素养,欧阳先生不仅在唱念做表方面学到了真功夫,还在音韵、文学等方面得到了熏陶,乃至到最后,他连嗓音、扮相都跟奚先生酷似。欧阳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学生时,曾得到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悉心栽培。这位大师在欧阳先生心目中也留下了极深的印记,以至当他模仿起金先生讲课时的声调、姿态时能做到维妙维肖,一次被金先生撞见,金先生说他:“真顽皮。”
欧阳先生还曾向许多学界前辈问学讨教过。他曾得到过近代诗词大师顾随、张伯驹的教诲。欧阳先生对词、曲、联、绝句、律诗都很感兴趣,并都亲自尝试过,特别是写诗,不仅工稳,还很精到,且每到兴之所至,便能信手拈来。欧阳先生擅长中国画,泼墨点染,朗然玄鉴。他年轻时,就与齐白石先生的三公子齐子如先生交好,有机会常进齐府。他虽不曾向齐白石先生拜师学画,但他那双很“毒”的眼睛,真真的“偷”到了这位国画大师不少的技艺,他的画,颇有一些齐白石画风韵味。
说起眼睛的“毒”和“偷艺”,欧阳中石先生常向人们提起他向武岩法师学书法的故事:“武岩法师真高明。他骗我:要学书法,得买他的纸。外面一毛二分一张的宣纸,到他那里得五块钱一张。那时,我家生活不富裕,如何承担得起?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信以为真了。所以不敢在那么贵的纸上写。从早到晚只埋头看他写的范字,眼耳心手,一齐足力调动起来去观察、感受、吸收、摄取,就是不敢在纸上落笔。他吓唬我:不写,这纸就收回了。我又舍不得,只得狠狠心,写了,没想到还就像了。就这样,两星期讲一种笔法,大约经过半年,换了五六十种帖,篆、隶、楷、行、方、圆、正、侧各种笔法都教了。武岩法师让我浏览了中国书法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而每一种,他就只讲一两个范字。但我的眼睛从此变得非常‘毒’,一本字贴,拿过来一看,再摹就能有七八分像。”欧阳先生说,是武岩法师教会了他重要的学习原则:“动脑比动手重要”。
欧阳先生因为掌握了区别于常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他与众不同的天赋,使他的学养知识比别人掌握得快,拥有得多。
第三章
学问之道有容乃大
学问之道,必先博,而后才能精。博,需不自恃,不自敝,学为我用,有容乃大;博,展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博综兼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境界。欧阳中石先生曾说过:“我见过的东西,我都要尝试,我看到的东西总要动手摸一摸。”但在做学问、搞艺术的过程中欧阳先生则强调“两峰”一是历史的高峰,一是时代的前峰。故而,凡欧阳先生涉足之处,他都曾致力研究,且均获佳绩。为此,使他成为了当今学界为数不多的颇负盛名的“杂家”。
欧阳先生的一生经历颇具意味:除了做学生,便是当先生,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学校这块芳草地。他的教学生涯更值得人们称道,首先,他教书的历程十分的丰富:他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生、博士生;从教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学位的最高点,这种特殊的教学经历很耐人寻味;他教的科目也很繁杂:在中小学时,他教过数学、语文、化学、美术、体育、历史等;到大学后教过逻辑学,最后倾尽心力教授书法艺术。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国学大师的长寿之道
- 下一篇:沈力的“浪漫夕阳红”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