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清楚了解你的控油护肤品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7-06 06:51:25 | www.chinesejk.com

  为期一个月的熬夜、睡眠不足容易让皮肤越来越差劲,最难对付的就是“油”光问题。怎么办,就看着这些讨厌的油光在脸上泛滥?你当然不甘心。那就来掌握一些控制油光的锦囊妙计:先清洁、再补水、最后控油……

  控油第一步:清洁

  早晚两次的洗脸清洁程序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多洗一次,更重要的是选择好适合的洗脸用品。不当或过度地洗脸只会将皮肤表皮的保护膜去除,造成肌肤干涩、红肿、出油更多。在清洁脸部时,使用温和的洗面产品,最好是具有抗敏成分或是抗菌和不含皂素成分的产品。在洗完脸以后,一定要使用爽肤水,收敛毛孔以及吸收多余的油脂,同时也能补充一部分水分。

  控油第二步:因肤而异谈补水

  选择一瓶好的化妆水是补水的第一步。适合夏季的化妆水一般都含有保湿、美白、控油等多种功效,首先要考虑个人的适用性。

  如果是出油厉害,清洁还不彻底的油性肤质,就可以选择再度清洁力高、质感轻爽的中性爽肤水,用棉片蘸取擦拭全脸,注重T形区等油脂分泌旺盛的区域。如果局部痘痘猖獗,可以选控油消炎的弱酸性化妆水辅助痘痘消退。如果是季节性干燥的皮肤,还可以选择保湿滋润型化妆水,这类水质感略油,可以直接用手涂抹,吸收一流。若是因为缺水而出现皮肤敏感,不妨以舒缓型美肤水来补充水分、滋润表皮和减缓过敏。所以,皮肤的适用性是选择化妆水这类基础保养品的第一考虑要素。

控油第三步:清楚了解你的控油护肤品

  由于天气、地点、环境,及个人情况的不同,每个人在选择控油产品时也会不同。控油产品有三种类型:吸油、表面控油、深层控油。吸油产品,如吸油面纸最适合急救,效果立竿见影,但每天使用最好不超过两次,否则会破坏皮肤自身的感应机制,造成越吸油越多的情况,建议用湿棉片代替吸油纸。

  表面控油的产品:瞬间就可令肌肤感觉油分少了,毛孔填平了,但它和吸油纸一样只能暂时性地解决问题,并不能从根本改善,长期使用会产生毛孔堵塞和肌肤过干等问题。深层控油产品是流行趋势,采用天然成分,通过深层抑制油脂制造,剪断油脂分泌,从源头去解决油脂问题。但这种治标治本的方法,通常 要一周左右方能见效。而常用的控油成分有维生素B3、维生素B5、海藻萃取物、金缕梅、鼠尾草等。

  晚上是修复肌肤的时候,也是毛孔大扫除的好机会。使用深层控油产品,在清洁皮肤后,可将产品挤在棉片上,敷在容易出油的地方5—10分钟,之后再用手指轻轻按摩。第二天出门时,可逆着毛孔的方向,按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的方向涂抹控油产品,爱出油的T区则可以在第一次涂抹的5分钟后加涂一次,进行重点控制。同时,上妆前应先涂上隔离霜,并使用控油粉底,就可以保证全天的清爽,做到无“油”无虑了。

●油田脸的清爽挚爱

  补水法则:清爽混搭法,油光去无踪油性 痘痘:用含有深海盐分的喷雾 控油消炎型化妆水=一周之内痘痘消失。油性 毛孔粗大:保湿化妆水 收缩毛孔精华乳=对局部毛孔细化很有帮助。油性 黑黄色素重:控油化妆水 美白精华液=全脸清爽白皙,讨厌的色素斑点逐渐隐身。

  干燥型肌肤的完美搭配

  补水法则:多重混搭,让水分留在你身边第一步补水,第二步要补充营养。给皮肤补充含有丰富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其它清除自由基的成分,如人参、海藻、银杏、大豆、椰子、绿茶等植物提取物,这样的产品能及时修复皮肤保护屏障,间接发挥保湿作用。

  干燥缺水:补水保湿美容液 保湿面膜=快速提升肌肤含水量,稳固保湿成果。

  弹性下降:紧致化妆水 轻弹的手法 弹力面霜=促进吸收,弹力恢复。

  局部斑点:全脸用滋润化妆水 局部加强淡斑笔=淡化黑色素,让肤色更均匀。

  ●混合型肌肤的重要支点

  补水法则:给油性部位补水,给干性部位保湿。夏季气候炎热,会导致毛孔扩张,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会大大增加,混合型皮肤在夏季会变得偏油一些。排毒型美容液和化妆水是一整天在office环境中皮肤换气的重要支点,所以,在控油和保湿产品之前先用排毒化妆水打个底,一定不会错。受到中性化妆水和美容液的滋润,混合肌很快就会恢复光彩模样,控油保湿就随你安排了。

  以上程序,只要能坚持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自己脸上的油真的减少了,皮肤也变得细腻光洁了。不过,凡事贵在坚持,只要夏天还没有过去,控油的工作就不能停。

< /P>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