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害虫蟑螂 今成抗肿瘤神药
2007年11月,各大网站都报道了一个故事,重庆农妇赵秀莲6年前被确诊乳腺癌晚期,听说一个偏方:蟑螂可以治癌症,就每天坚持吃两只活蟑螂,六年过去了,到医院复诊却发现自己奇迹般完全康复!
2007年12月9日和19日,央视10套(科教频道)的《走进科学》栏目连续用了两期做了一个主题——“老潘和蟑螂”,讲述了一个攀枝花老人用蟑螂(美洲大蠊)辅助治疗鼻咽癌,20年未复发,至今依然非常健康的生活着!
蟑螂真的是药材吗?蟑螂真的能治疗癌症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中医怎么说的吧!
蟑螂,中医称为“蜚蠊”,是一味传统的药材,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就将其列入中品,之后诸多本草著作均有记录。在我国西南地区民间流传有蟑螂可以辅助治疗癌症的说法,流传上百年,现今很多患者仍将其作为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很多癌症患者在去看中医时,也发现方剂中常有蜚蠊这味药材出现。
在中医理论里,蜚蠊有消除“癥瘕积聚”的作用。《神农本草经》里面也讲到:“蜚蠊,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而所谓的“症坚”、“癥瘕”、“积聚”,就是指身体里面的一些肿块、硬块,在西医看来大多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
而蟑螂的种类繁多,蜚蠊科动物全世界已知约44属525种,我国记载有10属39种,到底哪一种才是中医里面药用的“蜚蠊”呢?
在《本草纲目》中,“医圣”李时珍总结了历代本草学记载,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后,对蜚蠊是这样描述的:“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对照现代昆虫学研究,我们发现 “美洲大蠊”,是唯一符合这一特征的蜚蠊科动物。也就是说,美洲大蠊就是历代本草学都有记载,可以消除“癥瘕积聚”的药物——“蜚蠊”。
这一发现得到了大量现代药学家的认可,关于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更是成为了肿瘤学界的热点。许多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校对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做了系统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对食管癌、胃腺癌、结肠癌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和3LL肺癌瘤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体外对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细胞株、慢性髓源性白血病、原髓细胞白血病、小鼠白血病细胞株、咽癌、肺癌、口腔上皮癌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美洲大蠊抗癌的说法是科学的,抗肿瘤的作用也是明确的。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洲大蠊这种“蟑螂”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量分布,而前面说的重庆赵秀莲和攀枝花老潘,他们都住在美洲大蠊大量生活的地方,所吃的蟑螂应该大多都是“美洲大蠊”,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当然,美洲大蠊虽然是一味中药材,也是康复新液、消癥益肝片等特效中成药的原料,但美洲大蠊每天生活在阴暗肮脏的环境中,可能携带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如果随便抓来吃,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很多有社会责任的制药企业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为此,好医生药业集团专门斥资3000余万建设了国内唯一的美洲大蠊养殖GAP基地,该基地2009年便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中药材种植/养殖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是国内唯一通过该认证的昆虫类药物养殖基地。该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满足了好医生药业集团自身拳头产品“康复新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衍生出美洲大蠊精粉等新的产品,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肝硬化治疗新进展-基因干细胞治疗技术
- 下一篇:专家为您支招:秋冬季节防止牛皮癣复发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