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八款食疗法 去除黄褐斑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4-01-05 00:13:00 | www.chinesejk.com

  常言道“女人25岁后就要注意保养”,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开始斑斑点点,鱼尾纹也悄悄的爬上眼角。年龄不用说即写在脸上。下面介绍几种去黄褐斑的小方法,让你看起来更年轻!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的疾病。黄褐斑多与内分泌,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关,黄褐斑形成的原因很多,当人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不佳而过多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面部极易生出黄褐斑。黄褐斑还与遗传造成的黄褐斑体质有关。另外,精神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某些劣质化妆品刺激,都易发生黄褐斑。

  黄褐斑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中长期缺乏谷胱甘肽,可使皮肤内的酪氨酸形成多巴醌,进而氧化成多巴素,形成黑色素,从而发生色素沉着。因此,合理饮食对防治黄褐斑有一定效果。

  实践证明,有黄褐斑的人要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青椒、山植、鲜枣、猕猴桃、新鲜绿叶菜等。因为维生素C为氧化剂,能抑制皮肤内多巴酮的氧化作用,使皮肤内的深色氧化型色素转化为还原型浅色素,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因此常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使色素减退,对防治黄褐斑大有益处。

  此外,黄褐斑者平时不宜过量食用刺激性食品,如酒、浓茶、咖啡等,以免色素沉着更多。

  以下介绍几种消斑食品的制法。

  厚朴香附煨猪肘:

  原料:厚朴15克,香附10克,枳壳15克,川芎 6克,猪肘500克,

  做法:将上4味中药压碎,装入纱布袋,与猪肘共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煨至熟烂,去除药包,加入适量酒、盐、味精、酱油、糖等,再煨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面色不华,斑疹黄褐,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的患者。

  活血净肤茶

  原料:红花、陈皮各30克,决明子、薏苡仁、鱼腥草、艾叶各60克。

  做法:先将苡仁、决明子用小火炒干备用,鱼腥草、艾叶、陈皮洗干净,切碎、焙干备用。将红花与上述诸药混匀,保存。每日取混合品15克,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可反复冲泡3-4次。

  功效:具有活血化淤,润肤白肤,祛除黑斑,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面部黑斑,日照所致的皮肤黑斑者。

  山楂葛根炖排骨

  原料:山楂30g,葛根500g,陈皮30g,排骨500g,盐少许。

  做法: 清水洗净山楂肉,葛根、陈皮、排骨,葛根去皮切块,排骨切成长块;瓦煲加适量清水,猛火煮至滚,然后放进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炖2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即成。

  功效:活血去瘀,可以防治黄褐斑。也可作为口干、口苦、身体燥热、食欲不振等的食疗。

  云耳金针炖鱼尾汤

  原料:云耳30g,金针菜(即黄花菜)15g,大鱼尾(约两寸长)1尾,生姜l片、盐少许。

  做法: 清水洗净云耳,金针菜、大鱼尾、生姜,生姜刮皮切一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煮至水滚,然后放入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炖l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肝气郁结,失眠,烦躁易怒,精神抑郁,皮肤上出现雀斑、黄褐斑,均可作食用。

  奶糊

  原料: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2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然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可经常食用。

  功效:润肤悦颜。适用于皮肤黄褐斑及皱纹皮肤。

  薏苡粥

  原料:猪肾1对,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

  做法:猪肾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粳米、薏苡仁、水一起,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补肾益肤功效,适用于面部黑斑、雀斑的患者饮用。

  猪蹄百合汤

  原料:猪蹄肉50克,赤小豆、绿豆、百合各30克。

  做法: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猪蹄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烫熟,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活血凉血,泽肤除斑功效。

  羊奶羹

  原料:羊奶250毫升,鸡蛋2个,冰糖50克,清水适量。

  做法:清水将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煮沸,即可食用。可常期食用。

  功效:补中气,益六脏,滋润肌肤。适用于面部黑瘦灰暗、黄褐斑、雀斑。

(编辑:欧阳澜澜)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